血肉筑长城丨“七七事变”,全国抗战掀巨浪!!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19 08:19:19

血肉筑长城丨1478

坚守在卢沟桥上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官兵。图源:中国军网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枪声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烽火。面对日军的蓄意挑衅,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没有退缩,而是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尊严。"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更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转折点。

  从卢沟桥的第一枪,到平津保卫战的壮烈牺牲,再到全国抗战掀起滔天巨浪!是无数普通人、军人、知识分子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中华民族不会屈服!他们的牺牲,不仅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更点燃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说:“中国不会亡,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人民!”

卢沟桥的浴血抗争

  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悍然向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面对挑衅,29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当即下令:"誓与卢沟桥共存亡!"守桥官兵用血肉之躯筑起第一道防线,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吉星文当时组建敢死队,一天内要招100人,但半天就来了300人,没被选上的另外两百人都为不能上场杀敌痛哭。

  在吉星文的指挥下,守卫卢沟桥的战士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7月8日黎明,卢沟桥附近的铁路桥和回龙庙,遭到日军攻击。3营10连1排排长、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率部拼死抵抗,除了两名回去报信的战士,全排官兵全部壮烈牺牲。3营营长金振中在指挥追击逃敌时,被手榴弹炸断左腿,又被子弹射中了头部。一位青年战士用大刀砍死砍伤日军13人,壮烈殉国。

  正如29军将士在战前誓言:"我们守卫的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中华民族的尊严!"这场浴血抗争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烽火,奏响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最强音。

平津的悲壮坚守

  卢沟桥的枪声还未消散,日军便以雷霆之势扑向平津。面对强敌,中国军队在北平、天津两地展开了一场悲壮的保卫战。在北平,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部死守南苑,日军以飞机、坦克、重炮轮番轰炸,阵地几成焦土。佟麟阁腿部中弹仍坚持指挥,最终被敌机扫射殉国;赵登禹突围时遭伏击,身中十余弹牺牲。两位将军的殉国,震撼全国,蒋介石在悼词中写道:“此乃中华民族抗战精神之最高表现!”

  在天津,中国军队在海光寺日本兵营、天津总站、东站、东局子机场等处同时向日军发动攻击,是这一阶段中国军队唯一一次主动对日军发起进攻。38师在李文田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惨烈巷战,警察、学生、工人纷纷加入战斗,用燃烧瓶、大刀甚至砖瓦阻击日军。负责袭击东局子机场的士兵砸毁、引燃了十余架敌机。有日军抢上飞机,中国士兵死死抱住机翼不让飞机起飞,直到在飞机起飞后跌坠下来。

  中国人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抗战!日寇阴谋侵占平津、吞并华北,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佟麟阁

全国抗战浪潮的爆发

  卢沟桥的枪声,唤醒了整个中国。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宣告“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北平沦陷当日,辅仁大学教授陈垣在课堂上含泪宣布:“今日之城已陷,但中国不会亡!”学生们集体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随后纷纷南下投身抗战。北大、清华等校师生组成“平津流亡同学会”,成为敌后抗战的重要力量。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工人、学生、商人纷纷游行,要求政府坚决抗战。海外华侨也踊跃捐款捐物,仅南洋华侨就筹集抗战资金超过5亿元。

  七七事变虽然给亿万中国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但也彻底唤醒了中华民族奋发有为、自强自立的民族意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下,中国人不再是一盘散沙!著名作家巴金1937年8月在战火纷飞的上海写道:“这一次全中国的人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把个人的一切全交出来维护这个‘整体’的生存。这个‘整体’是一定会生存的。‘整体’的存在也就是我们个人的存在。”

  全国抗战掀起的巨浪,将最终汇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


  >>>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中国军网、解放军报、抗日战争纪念网等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