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医刘世钺讲述抗战往事——
“为抗战胜利去战斗”
■陈江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崔寒凝
天色渐暗,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眼科的一场培训交流如期举办。屏幕上,一幅幅幻灯片逐一呈现。
也许你不会想到,这样精美的教学幻灯片,出自一名90多岁的抗战老兵之手。两年前,河北省军区石家庄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原主任刘世钺,将亲手制作的73部眼科教学幻灯片,捐赠给了曾工作过的军队医院。
探访刘老的路上,眼科护士长张丽芝告诉记者,刘世钺8岁参军成为一名“小八路”,在部队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人民军医。
“当年,父亲常对我说,学好知识和技术,才能挽救伤员生命。”刘世钺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刘和一在山西长治开了一家诊所,作为中共地下情报联络站。年幼时,刘世钺对父亲的工作一无所知,但耳濡目染中接受了革命熏陶。
1938年,身为八路军军医的父亲和战友们回到家乡,号召乡亲们抗击日寇。那年,刘世钺还没有一杆步枪高,就成为八路军129师宣传队一名“小八路”,跟着队伍写抗日宣传标语,到前线慰问演出。
“小八路”刘世钺在抗战烽火中一次次出生入死。一次,刘世钺随宣传队慰问伤病员。演出刚开始,一股日军突然围了上来。为掩护伤病员和宣传队,警卫班与日军激烈交火,战至仅存一人。
在奔赴百团大战前线的路上,刘世钺和宣传队员们高唱歌曲鼓舞战友英勇杀敌。突然,队伍遭到日军钢炮袭击,爆炸声响起,2名宣传队员倒在血泊中……
少年时的刘世钺(左)和老年时的刘世钺(右)。(图片由张彬楠、崔寒凝提供)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哼起熟悉的旋律,刘世钺的眼睛再次湿润。
1942年,刘世钺的大哥和五叔血洒抗日疆场;他的母亲、婶婶、堂姐、堂妹还有全村几十口人,被日军活活烧死……回忆往事,两行热泪打湿了刘老身上的旧军装。
战友的牺牲和亲人的离世,让少年刘世钺懂得了战争的残酷,家仇国恨让他内心愈发坚定:“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
一次,刘世钺和战友们遭遇日军。他们边打边转移,饿着肚子跑了两天两夜,才抵达安全的地方。傍晚时分,哨兵发现几名八路军牵着一匹马走过来,原来是129师卫生部部长等一行人。
了解到宣传队的情况后,部长从马背上取下一袋小米,递给他们:“八路军官兵是一家人。”部长留下小米就走了,警卫员悄悄告诉刘世钺:“部长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
残酷的抗战岁月中,组织和战友的温暖让刘世钺感受到人间真情。刘老回忆:“那一袋小米,让我至今都难忘。”
“为抗战胜利去战斗!”1945年初,部队送刘世钺去延安学习。毕业返回部队后,他又奔赴作战一线,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军医。
经历过战争的老兵,深知战场的残酷。“每天头顶上子弹呼啸,炮弹炸起焦土……许多战友走的时候都很年轻,有的执行任务去了就没有再回来……”刘世钺说。
后来,刘世钺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当时,医院接收了120名日籍医务人员。由于长期受日本军国主义蛊惑,一些日籍医务人员根本认识不到侵华战争的罪恶。
考虑到部队急需医疗救护人员,刘世钺抛开国仇家恨,按照组织安排,开始做起日籍军医的思想转化工作。
刘世钺向日籍医务人员历数日本“731部队”的灭绝人性、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让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我告诉他们日军烧死我7位家人的暴行,他们听后很震惊。”刘世钺回忆说。
经过宣讲感化,这些日籍军医认识到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积极在医疗岗位发挥作用,用医术赎罪。后来,这些医务人员大多成为中日友好的促进者。
医者仁心。在眼科工作期间,刘世钺经常带领医疗队赴老区开展医疗服务。离休后,他仍坚持义务出诊。
刘老常告诫年轻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能物理治疗、自然康复的,就不要开药,尽可能让患者少花钱。咱当医生可不是为了挣钱!”
2015年,医院领导考虑到刘世钺年事已高,不再安排他出诊,他却不肯休息。
后来,刘老专门给院党委写信:“虽然我已经80多岁了,但我仍有继续为党做点工作的能力。出专家门诊是尽个人义务,不求任何报酬。如果领导能允许我继续工作,就是给我的最高待遇,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采访结束,记者与刘老话别。阳光下,这位“一生点亮光明”的老军医,笑容如孩童般纯真。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