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砺剑锋——来自火箭军某旅的观察报告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8-14 12:35:21

    枕戈待旦砺剑锋

    ——来自火箭军某旅的观察报告

    ■解放军报记者  陈小菁  特约记者  李兵峰  王天林

    “各号手注意,向预定地域机动……”夏夜,群山寂静。突然,火箭军某旅发射营警报骤起,营地沸腾起来。

    阵地上,指挥口令声和战车轰鸣声交织起伏。营指挥车内,张营长目光如炬,凝视着屏幕上跃动的一串串数据,战场态势滚动更新。隐蔽山坳中,数个发射单元正蓄势待发。

    “执掌大国重器,我们要牢记统帅重托,做到备战之弦越绷越紧、打仗本领越练越过硬。具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携行物资常备无缺,装备备件一应俱全……”组织阶段性复盘总结和反思研讨时,张营长带领官兵认真学习习主席视察火箭军某旅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随后的训练中,该发射营官兵面对一个个复杂特情险情,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托举起大国长剑。

    东风万里砺长剑,逐梦强军谋打赢。月光下,跃动着该营一名名导弹号手备战强能的身影。近年来,该旅官兵在一次次淬火试锋中,不断提升打赢本领,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

    到达目标地域后,各专业组迅速集结。陈浩 摄

    开设“尖兵讲堂”,细化“一令一图”——

    千锤百炼,锻造满弦强弓

    “不行,这个操作重来一遍!”发射架下,担任发射单元指挥长的何班长,正指导新兵李宇昆进行实装操作。

    只见何班长蹲下身,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插头,对正插座标志点,“咔嚓”一声,装有数十根插针的插头连接完毕。

    千锤百炼砺硬功。这一刻导弹昂首,犹如一把满弦强弓。

    “操作动作训练枯燥单调,却是发射号手的‘看家本领’,每个动作都要反复锤炼。”发射架下,谈起个人成长经历,何班长如数家珍,在导弹部队,号手想胜任战位,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每个精彩“点火”瞬间背后,都铺展着艰辛的能力升级之路。

    “要想做到箭在弦上、随令而出,必须锻造出一把把‘强弓’。”该旅领导说,“对于我们来说,这把‘强弓’是由官兵过硬的单兵素质、强大的编组协同能力铸就的。因此,号手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练到极致。”

    满弦强弓的锻打之路,没有豪言壮语,唯有坚实前行。

    走进这支导弹部队,记者看到数个操作骨干培训课正火热开讲。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定期组织“导弹尖兵讲堂”,瞄准短板弱项专攻精练,催生了一批批导弹发射的“金手指”“神瞄手”。

    “战斗力生成与马拉松长跑训练类似,能力提升没有捷径可走,每一点成绩的提升,都要靠汗水浇灌,基础训练是根本,关键在于‘堆量’,通过‘量变’积累催生核心能力质的飞跃。”该旅一名参谋说。

    记者翻看该旅军事训练计划,发现各类基础训练课目占比较高,一些重难点课目反复出现。

    “生铁只有经历烧刃、淬火等反复锻造,才能百炼成钢、终成利剑。”从军20多年的二级军士长许班长,一直奔跑在这条“量变”之路上,慢慢实现“蝶变”。

    那一年,作为部队组建后的首批发射号手,已经走上重要号位的许班长,望着隆隆驶进营区的新装备,兴奋劲儿还没过,就面临新专业新技能的挑战。

    “光是随装资料就有数十本,必须掌握的原理图有一大摞,每个人都要从零开始学。”许班长说。

    这不仅是摆在许班长面前的一座大山,更是全旅官兵必须攀登的一座高山。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该旅官兵夙兴夜寐、全力攻坚——

    他们将每个操作动作分解,细化为“一令一图”,模拟操作与理论学习并行,取得一批训练成果,有效缩短了号手培养周期。

    经过数年探索实践,如今该旅所有发射单元指挥长都能做到“随机抽、一口清、问不倒”,主要发射号手实现“一专多能”,其经验做法被上级推广。

    “号手就位!”群山之中的训练场,一个个发射架下,导弹号手闻令而动、穿梭忙碌。该旅领导介绍,平时从难从严,战时方能打得赢,随着优秀发射单元指挥长、导弹操作号手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的胜战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赛道式”训练 ,“极限式”考核——

    突破自我,实现新的飞跃

    炎炎烈日下,该旅一场防护课目群众性练兵比武正在进行。高温高湿环境下,一名名导弹号手穿着厚重防护服,展开高强度训练。很快,汗水浸透了官兵的衣服。

    “这是旅里组织的‘赛道式’训练。”该旅胡参谋介绍,他们引入比武竞赛模式,将训练课目分类设置“赛道”,“加载”复杂环境,增添特情处置环节。“这种训练模式增加了难度,目的就是让官兵感受未来战场的严酷环境,接受新挑战、实现新突破。”他说。

    记者来到“防护赛道”旁,一名三级军士长正带领战友参加比武。班组战术行动、装备伪装搭设、复杂战地救护……这条串联复杂特情的“赛道”,给官兵的生理心理带来很大挑战,硝烟味弥漫在每个环节。

    “这是旅里打造的18个重难点课目之一。”该旅某发射营朱教导员说,高难度课目与激烈竞赛形式的融合,极大地激发着官兵的血性胆气。

    “比上次快了3秒,纪录又被刷新!”赛道边,一名裁判员掐着秒表,兴奋地通报比武成绩。

    “平时快一秒,未来战场就能多一分胜算。”胡参谋说,近年来,全旅官兵你追我赶,训练纪录被不断刷新,“当训练水平达到一定高位,每一点的进步都变得异常艰难。此时,唯有不断向极限发起挑战,才能打开新的突破口,实现新的飞跃。”

    “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打赢明天的战争。”该旅领导说,备战之路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追求极致,突破自我。

    “连续多个昼夜装具未离身,辗转数百公里,困了就轮流‘打个盹’。”时间已经过去许久,某发射连宋副连长,依然忘不了那次实战化考核。

    宋副连长说,转场机动过程中,大家想尽一切方法提神醒脑。然而,在接到上级命令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疲惫感仿佛瞬间消失。

    那次考核归来,他们收获了大量数据和宝贵经验,挑战并创造了又一个“极限值”。

    “极限式”考核,如今在这支导弹部队随处可见——

    一级上士黄班长参加红蓝对抗考核,带领骨干连续3天坚守战位,在“蓝军”日夜袭扰下灵活应变,确保任务分队通信时时畅通;一级上士王班长带领小分队参与装备极限测试,驾驶战车连续奔袭上千公里,在崇山峻岭间开辟出一条“钢铁通道”。

    “备份号手,出列!”训练考核前,考官口令干脆。记者赶到某发射营,只见数个发射单元官兵整齐列队,静待随机抽考。

    这次考核与往常不一样——备份号手首先登场,考题难度增加,半数是重难点课目。“岗位有备份,状态无替补。”备份号手、新兵杨广志说,在营营对抗、架架评比、人人排名等活动中,大家把号位当战位、把训练当打仗,随时为托举导弹腾飞做好准备。

    作为这次考核的考官之一,该旅技术室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介绍,这样近乎苛刻的场景,对于全旅官兵来说已是新常态。

    考核结束,记者翻看考核成绩单发现,备份号手的成绩栏上,是清一色“胜任”的字样。当天,参考的备份号手全部顺利通过。

    神剑腾飞,东风浩荡。或许,备份号手的“板凳深度”,正是这支导弹劲旅战斗力升级的“注脚”。

    “照片墙”定格奋斗,“手绘图”见证跨越——

    攻坚克难,不断向上攀登

    一张张照片,定格着绚丽的弹道:湛蓝的天空下,一枚枚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腾飞……

    每次执行任务前,该旅某发射营官兵都会站在一面“照片墙”前,进行临战动员。“越过山峦的每一条弹道,都镌刻着我们全力以赴的奋进轨迹。”该营营长说。

    一次次硝烟中的淬火,成为大国剑锋的“砺石”——

    那年,该旅组建不到半年,该营发射连陈连长带领官兵奔赴陌生地域,执行首次实弹发射任务。

    第一次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淬炼,陈连长虽然是全旅五公里武装越野纪录保持者,但是经过千里跨区机动,他和许多战友一样,刚到任务区有点不太适应。

    “前方道路塌陷”“无线通信中断”“遭遇‘敌特’袭扰,重要号手‘受伤’”……一个个特情导调指令突至,陈连长指挥官兵高效应对,身体不适早已被抛诸脑后。任务当前,该旅官兵各司其职。

    “点火!”随着一声令下,导弹从戈壁腹地腾空而起,直刺云天。当落区“准确命中目标”的消息传来,陈连长和全连官兵欢呼雀跃。

    “闻战则喜是导弹号手应有的状态。”提到执行过的大项任务,许多官兵如数家珍。一次次重大任务,串联起该旅战斗力向上攀登的轨迹。

    那次实弹发射任务成功后,陈连长所在营随即扎进深山阵地。多年来,他们忠诚铸剑、潜心砺剑、敢于亮剑,探索快速发射等作战样式,形成7种典型场景下组网运用训法,创新规范实装操作“五法六步”,圆满完成战备值班、重大演训等任务。

    一名名导弹号手,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成长——

    一级上士薛班长,是发射车驾驶员和“金牌号手”,参加了该旅历次大项任务。在一次任务中,薛班长所在的作战单元连续5次担任备份。大家不敢松懈,始终保持最佳状态。终于,第6道命令让他们成为主力。

    任务如山。人装已长时间没有休整,还需跨越多个作战区,他们保持无线电静默奔袭数百公里,圆满完成任务。

    凯旋后复盘,薛班长从挎包中掏出一个小本,上面字迹密密麻麻。这是他们精心绘制的一本作战区“手绘图”。“每一条小路,每一个潜在障碍,都已刻在我们的脑海,随调随用。”他说。

    在这支导弹部队,官兵练出了专属于导弹兵的“打赢习惯”——夜暗驾驶、全防护操作等,让从难从严成为常态;记路口、记里程、记时间,成为每名指挥员和驾驶员的必备技能……

    数年间,该旅官兵在练兵备战的征途上,迈上了一级级台阶:形成多种作战模式下快速反应规范、数十项战法训法被上级推广、所属某分队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备战标兵单位”……

    “忠诚砺剑尽豪情,长缨倚天寰宇惊;旌旗漫卷千峰动,淬火弓弦满雷霆……”由该旅官兵创作的豪迈诗句,正是这支导弹劲旅砺剑征程的生动写照。


作者:陈小菁 李兵峰 王天林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