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记忆 山河见证——百团大战纪念馆参观见闻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8-14 16:23:57

  烽火记忆 山河见证

  ——百团大战纪念馆参观见闻

  ■张子煜 周树文 本报记者 李浩然  

百团大战纪念馆内,民兵正在为学生们讲述战斗故事。张哲远摄

  时值盛夏,狮脑山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大同大学大三学生刘帅和几名同学拾级而上,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前。刺刀状的主碑高40米,在碑前广场上洒下一大片阴凉。

  “上学期的一堂思政课上,老师为我们系统讲述了百团大战,那时我就打算要利用暑假来这里看看。”刘帅一边擦汗,一边对记者说。为方便游客往返,山西省阳泉市相关部门专门开通红色旅游定制线路。从火车站到纪念碑,一路上刘帅看到不少人穿戴有纪念抗战字样的定制衬衫、帽子,手举小红旗。

  记者穿过广场,来到百团大战纪念馆前,一群“红领巾”正站在一座雕塑前聆听讲解员的讲述。雕塑是时钟样式,上面的指针定格在1940年8月20日20时,这是百团大战打响的时间。85年前,横亘太行、被日军狂妄地标榜为“钢铁封锁线”的正太铁路上,八路军指战员打响了敌后战场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攻势作战。

  “砰砰砰……”一旁的数字展厅内,接连的炮火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借助现代化数字科技模拟的战场上,信号弹腾空而起、撕裂夜幕,呐喊声与机枪嘶吼从八方涌来,八路军战士和民兵们开始向日军控制的正太铁路发起攻击,百团大战正式打响。

  随着声光电的转变,破袭正太路、血战狮脑山、攻坚娘子关……一场场经典战役、一幕幕历史画面被重现,游客仿佛身临其境。“硝烟”散尽,不少游客驻足沉思,久久不愿离去。

  “从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八路军将士们斗志昂扬,参战部队由原先预定的22个团猛增至105个团,严重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给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百团大战 光耀千秋”主题浮雕前,民兵讲解员王玥椒的动情讲解,引得游客鼓掌称赞。

  “对伟大抗战精神的追寻和传承,是后人对那段历史最好的纪念。”纪念馆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直秉持“用一件文物生动还原一个故事,让一件展品承载一段历史”的理念,不断丰富馆藏资料,创新展陈形式,力求让“百团大战”这张名片历久弥新。近年来,百团大战纪念馆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百团大战纪念馆针对不同参观群体,推出不同的叙事方式:为青少年设计情景讲解,用趣味问答串联历史脉络;吸引成年观众参加专家讲座、主题展览,深度解析战役战略价值;为老年群体定制回忆抗战岁月活动,增强情感共鸣。

  此外,在微信公众号“百团大战纪念馆”上的“VR展馆”板块,游客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云端”看展,全方位感受馆藏珍贵革命文物。截至目前,公众号访问量达30余万人次。

  走出纪念馆,极目远眺,远处重新翻修的狮脑山路,红、黄、蓝三色条纹如一道平铺的彩虹,慕名而来的行人穿梭其间。“英烈墙”前,记者与正在开展缅怀先烈活动的阳泉军分区官兵不期而遇。轻抚墙上的英烈姓名,三级军士长李紫斌谈起自己对狮脑山路上三色条纹的理解:“红色寓意着八路军战士的鲜血,黄色寓意着太行山的土,蓝色则是烈士们拼命换来的和平天空!”

  “‘英烈墙’长277米、高3.2米,墙上镌刻着4800余位牺牲于这场战役中的革命先烈名字,但留白占据了更大空间,因为仍有许多烈士姓名尚未找到。”阳泉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据此,他们联合市委宣传部开展“荣颜·山河铭记”阳泉市抗战老兵影像展,进一步挖掘抗战历史,宣传抗战老兵事迹,激励新时代官兵传承好伟大抗战精神,并希望借机为更多烈士找到信息。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