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永不老 精神永传承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28 14:48:27

  英雄永不老 精神永传承

  ——军地各级关心关爱抗战老兵的一组新闻  

近日,河北省军区石家庄第十三离职干部休养所抗战老兵王清治讲述战斗故事。王 润摄  

辽宁省沈阳市小学生代表给抗战老兵宋英献花。白子玉摄

山东省军区济南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工作人员为抗战老兵徐光昌过百岁生日。贾园园摄  

安徽省军区芜湖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工作人员为抗战老兵理发。徐 茜摄

江苏省南通市组织医护人员上门为抗战老兵体检。彭炜峰摄

  抗战老兵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80多年前,他们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捍卫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他们不惧强敌、浴血奋战的革命斗志,向死而生、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近年来,军地各级全心全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及时把党、国家和军队的关怀温暖送到抗战老兵的心坎上,让党和人民的功臣安享幸福晚年。

  记忆,亟待守护;精神,更需传承。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我们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八一”前夕,多地组织看望慰问抗战老兵活动。走近他们,不仅是记录历史,更是赓续精神。——编者

  辽宁省沈阳市抗战老兵讲述战斗故事——

  “战士们都是铁打的筋骨”

  ■徐艺洋 本报特约记者 荣俊运

  “宋老,我们来看您了,提前祝您建军节快乐。”7月下旬的一天,陆军兵种大学官兵和沈阳市岸英小学师生代表组成慰问小组,来到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九离职干部休养所,看望慰问97岁的抗战老兵宋英。

  “这是送您的节日礼物。”接过官兵精心准备的某新型自行火炮模型,宋英往前探了探身,仔细端详起来。“现在炮兵部队的主战装备都是自动化的,比我们那时候先进多了。”他说,“有了先进武器装备,我们打败敌人的底气就更足了。”随后,宋英与官兵、师生一起来到干休所荣誉室,一场对话会就此展开。

  宋英,1928年12月出生,1945年2月参加八路军,在冀东军区十四分区三(河)通(州)香(河)支队当战士,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荣立大功一次。

  “当时,我们收获一份情报,日军一个车队要从三河县城到通州送给养,支队决定在日军车队的必经之路打一场伏击战……”讲起1945年夏天的那场战斗,宋英有些激动。按照作战计划,天刚蒙蒙亮,官兵便进入预定埋伏地域,撑好“口袋”,准备瓮中捉鳖。15时许,30多名日军、120多名伪军带着40多辆马车进入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官兵朝着毫无防备的敌人猛烈射击。这一仗打得敌人狼狈逃窜,俘虏100多名日伪军,缴获大批物资,宋英在战斗中光荣负伤。

  “看,这就是在那次战斗中留下的。”脱下军帽,宋英指着头上一块光秃秃的位置说。“爷爷,现在还疼吗?”小学生曹嘉铭凑到宋英跟前,好奇的小手还没触碰到伤疤便又缩了回去。“我们那时候把负伤叫‘挂彩’,把为革命流血牺牲看作是最光荣的事。”宋英说。

  像这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挂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宋英经历了多次。“战士们都是铁打的筋骨,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不叫。”宋英说。

  “老首长,这是近些年我们接续奋斗取得的荣誉和成绩。”官兵代表刘志尚将事先拍摄好的照片做成电子相册,投放在荣誉室电子大屏上。看着官兵们斗酷暑、战严寒的身影,以及一个个用热血和汗水铸就的奖杯、奖牌,宋英赞不绝口。

  摄影师快速按下快门,将温馨画面定格。连日来,该市军地相关单位采取多种形式为抗战老兵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谢谢你们的关心。”前不久,抗战老兵张健握着干休所工作人员的手说。近年来,沈阳警备区除常态化走访慰问参战老兵外,接续开展“敲门行动”、“微心愿”圆梦、“四心暖夕阳”等活动,全心全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抗战老兵安享幸福晚年。同时,沈阳市军地还深入开展抢救性挖掘红色资源活动,将参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制作成音视频资料,全方位、多角度讲好老兵故事,让英雄事迹走进千家万户。

  山东省济南市抗战老兵回忆烽火岁月——

  “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贾园园

  7月20日,山东省军区济南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徐光昌家中喜气洋洋。该所工作人员带着寿桃、鲜花和贺信,为抗战老兵庆祝百岁寿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感谢您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该所领导宣读完贺信,带领工作人员向抗战老兵敬礼。徐光昌起身回礼,让在场者无不动容。

  1925年7月,徐光昌出生在山西省洪洞县。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光昌的父亲从事我党地下工作。受父辈和进步思想影响,徐光昌于1940年参加青年救国会,投身抗日队伍。此后,他在太岳中学边读书边配合八路军开展破袭战、游击战,并积极从事地下群众工作,广泛团结各界青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如今,已到期颐之年的徐光昌回忆起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许多场景历历在目。“当时,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拼尽全力也要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徐光昌说,“正是因为国家的日益富强,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幸福。”

  “抗战老兵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守护好他们就是守护好我们的精神血脉。”近年来,该干休所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根据抗战老兵的健康状况,适时邀请他们为官兵和文职人员讲述党史故事、重温战斗经历,引导大家向革命先辈学习,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7月6日上午,济南市启动“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致敬抗战英雄”主题活动,军地联合开展走访慰问、关爱行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向抗战老兵致敬学习,为他们送上真情与爱心,在全社会营造“尊崇英雄、守护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近日,该市莱芜区人武部联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看望抗战老兵滕西远。这位曾被粟裕称赞为“孤胆英雄”并赠予枪支的传奇英雄,即将迎来百岁生日。他说:“党和政府始终记得我们,我感到很幸福。”市中区军地联合看望99岁的抗战老兵吕济堂,老人的声音虽已有些沙哑,但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岁月,眼中依然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连日来,南部山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联合医院将生活用品和日常药品送到抗战老兵及烈士遗属家中,并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开展“一对一”精准守护。槐荫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20余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抗战老兵提供志愿服务,将关怀与尊崇传递给每一位革命英雄。

  7月以来,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在学校、广场、公园等场所举办抗战主题展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他们还通过举办公益课堂、免费培训等形式,引导青少年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安徽省芜湖市抗战老兵倾述心愿——

  “还想为学生讲红色故事”

  ■徐 茜

  “当时,我在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教导营,我们营执行敌后穿插任务,一场战斗下来,就剩我和民运科干事于风波两人……”近日,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里,抗战老兵窦玉珂正在为给自己理发的小张讲述打鬼子的故事。同一时间,在该市新家巷2号窦玉珂老人的家中,施工人员正在抓紧修补房屋破损墙面。

  窦玉珂,1927年5月出生,1945年3月参加革命,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4次荣立三等功。从“放牛娃”一步步成长为领导干部,窦玉珂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居住的房屋墙面斑驳脱落,干休所领导提出维修,他说把钱省下来,还有更多人需要关心帮助。多年来,他主动参加结对助学活动,多次为地震灾区捐款,并上缴特殊党费。2022年,他荣获“安徽慈善奖”。前不久,窦玉珂住院治疗,干休所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施工队上门修补房屋破损墙面。

  芜湖是一片红色热土,是皖南新四军抗战的主战场,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全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今年以来,芜湖市军地开展“致敬老兵献爱心”系列活动,各级党委政府走访看望为抗战胜利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兵,并组织志愿者送温暖、解难题、办实事。

  老兵功绩常记心中,老兵精神历久弥坚。连日来,芜湖市军地不断擦亮“爱心六敲门”“小桔灯”“老兵之家”等服务品牌,为抗战老兵架起“连心桥”。他们还紧贴实际,开展亲情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听取老兵心声,帮助他们了却心愿。

  即将迎来百岁生日的抗战老兵董成,16岁参加民兵组织,负责站岗放哨、传送情报。1944年11月,他加入新四军七师,开始了戎马生涯。抗战胜利前夕,他参加皖南支队金库保卫战,荣立四等功一次。期颐之年,他想到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再看一看,回望“驰骋皖江”的来时路。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他不想麻烦工作人员。“您放心,这个心愿我们一定帮您实现。”一名志愿者说。

  联系新四军七师纪念馆、与董成女儿沟通活动方案……志愿者迅即行动,计划在董成生日前夕,根据老人身体情况确定最终方案,帮助老人实现心愿。

  “在我们村,兄弟俩都参加抗日的就我们一家。我13岁参加儿童团,配合抗日武装力量打鬼子,我的大哥带领村民做敌后抗日工作。”该市102岁的抗战老兵王通萃握着志愿者的手说,“感谢你们一直挂念着我们,自从同城医疗体系建立以来,解决了我们就医难的问题。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还想为学生讲红色故事。”

  连日来,该市军地通过“致敬老兵献爱心”活动,把关爱送到更多老兵心坎上,不断提升老兵的获得感、幸福感。

  江苏省南通市抗战老兵深情表示——

  “真希望有机会再出征”

  ■王 志 施海东

  “听说有人来看望,老人早早起床,特意换上老军装,还催促我们把家里打扫干净……”“八一”前夕,家住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的抗战老兵马玉斌家里迎来一群熟悉的客人——军地联合慰问小组为老人送来节日的祝福。

  “抗战老兵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近些年,区里在常态化落实走访慰问、医疗服务、困难救济等关爱举措的基础上,积极调动社会、企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建立“区—镇—村—组”联动机制,通过开展“尊崇军人、致敬功臣”活动,将服务端口前移至抗战老兵家中,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百米”。

  马玉斌获赠一辆崭新轮椅、吴志良获赠一台静音电风扇……连日来,该市军地为健在的抗战老兵分别送去微波炉、空调扇等家用电器。为精准做好关爱服务工作,前期,该市相关单位组织工作人员走访抗战老兵,倾听老兵心声,了解所需所盼,并汇总成一张张“微心愿”清单。很快,“微心愿”清单被爱心企业认领。“感谢你们经常来看我,党和政府对我们很关心,现在什么也不缺,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97岁的抗战老兵孙荣芬说。

  针对抗战老兵普遍高龄、日常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该市相关部门邀请当地医院医疗专家上门巡诊,提供量血压、测血糖、把脉问诊等“一站式”服务,并针对老兵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同时,他们手把手为抗战老兵家人传授居家护理技巧,并留下24小时健康咨询电话,真正将健康服务送到老兵家。

  “帽子正一下,勋章再整理一下。”在专业摄影师悉心引导下,老兵们换上量身定制的崭新老式军装,胸前挂满熠熠生辉的奖章、纪念章。“真希望有机会再出征。”面对镜头,吴志良老人挺了挺脊背,举起右手敬礼。

  点亮“微心愿”,温暖老兵心。连日来,该市志愿者团队走进抗战老兵家中,用镜头定格老兵的戎装照、与家人互动的温馨画面,以及讲述战斗故事的感人场景。他们把这些珍贵的照片精心装裱,连同视频资料一并赠予抗战老兵。“我们不仅要记录老兵的风采,更要让后代后辈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名志愿者说。

  “把服务送到抗战老兵的心坎里,是我们的职责所系。”海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他们还将服务对象拓展到烈士家属、“两参”人员及困难退役军人等群体,推动上门谈心、医疗巡诊、救济帮扶和宜居改造等工作常态化落实。

  抗战老兵的经历,就是鲜活的红色教材。前不久,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马玉斌老人来到海门区红军小学,向学生们讲述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年初至今,该区先后开展20余场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村居”活动,老兵们的宣讲引起热烈反响。

  版式设计:扈 硕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