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加速推进无人舰艇研发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国际军事      2025-08-15 14:56:47

  美海军加速推进无人舰艇研发

  ■赵 韬  

美海军无人水面艇“游骑兵”号(下)和“游牧民”号在太平洋水域航行。

  据外媒报道,美国海军近期依托“模块化攻击型水面无人舰艇”项目持续推进无人舰艇体系建设,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威慑能力并提高作战效费比。相关动向引发国际社会对无人作战领域军备竞赛加剧的担忧。

  美海军无人海事系统项目办公室近日公布“模块化攻击型水面无人舰艇”采办计划,标志着该领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该采办流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征集竞标意向,要求军工企业提交方案构想及原型建造时间表;第二阶段为确定设计方案,企业需提供生产计划及详细技术资料;第三阶段为确认中标企业,海军将向入选企业发出原型提案请求并签署合同,根据规划,中标企业需在获得原型合同后18个月内交付首批无人舰艇。

  从具体需求来看,该项目包含以下3种型号,覆盖不同作战需求。

  “标准版”:聚焦高航速、大空间和有效载荷能力,标准航程约2500海里(约合4625千米),有效载荷约25吨,可搭载2个12米国际标准集装箱尺寸的垂直发射系统,为每个集装箱供电约75千瓦,能在4级海况下保持25节(约46.3千米/小时)的最大航速。

  “高配版”:侧重远航程和超大载荷,有效载荷为“标准版”的2倍,可搭载4个12米国际标准集装箱尺寸的垂直发射系统,为每个集装箱供电约45千瓦。美海军表示,该型号若搭载Mk-70垂直发射系统,可配备16枚“战斧”巡航导弹、16枚“标准”系列导弹或64枚“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等多种攻防武器。

  “低配版”:强调通用性和灵活性,可搭载1个12米国际标准集装箱尺寸的垂直发射系统,为集装箱供电约75千瓦,可安装拖曳阵列声呐或其他反潜载荷,具备水下目标探测跟踪能力。

  从美海军公布的细节及美国媒体报道来看,“模块化攻击型水面无人舰艇”项目呈现3个特点。

  一是融合前期研发成果。该项目并非从零起步,而是针对性转化前期技术积累。比如,2010年启动的“反潜连续追踪无人舰”计划中持续自动跟踪水下潜艇的设计理念,在“低配版”中得到延续;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主导的“幽灵舰队霸主”计划中,无人舰艇搭载模块化载荷执行反水面战和对地打击任务的思路,在“高配版”中进一步深化。

  二是整合多元作战任务。该计划下的无人舰艇以集装箱模块为变量,既可搭载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等执行攻防任务,也可加载侦察装备遂行情报、监视、侦察和信息战任务,还能作为支援平台为有人舰艇提供弹药补给。通过任务功能的灵活整合,其实战价值和作战效费比得到提高。

  三是对接现行商业标准。与以往遵循作战舰艇技术标准的研发模式不同,该项目明确要求兼容现行商业标准,以便在商业船厂开展建造、维修及批量生产。这一转变体现美海军“降成本、易维护”的新思路,旨在规避高昂研发费用和后续保障难题,增强项目在预算分配中的竞争力。

  报道称,智能化武器和无人武器系统的发展正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尽管未来数十年航母战斗群仍是美海军核心作战力量,但随着无人舰艇技术成熟及实现量产,其在作战体系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此次美海军公布的采办计划虽看似常规,但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从美海军自身看,无人作战能力建设或将加速。“模块化攻击型水面无人舰艇”在研发成本控制、任务多元化、维护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作战兼容性和量产可行性上受到认可。美军表示,美国防部计划快速制造并演示可搭载集装箱模块的原型舰,确保其既能与其他水面舰艇协同作战,也能独立执行任务。一旦原型舰通过验证,该项目可能迅速进入量产列装阶段,对美海军无人作战能力生成产生重要影响。

  从地区安全层面看,无人技术扩散的负面效应值得警惕。美海军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竞标方案需具备向盟友及伙伴国军售的兼容性,并符合《国际武器贸易条例》。这一要求为美国今后向盟友和伙伴国输出相关无人舰艇技术埋下伏笔,可能加剧无人作战技术扩散和军备竞赛。有外媒评论指出,美军或通过前沿部署与对外军售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战略对手的无人作战威慑,相关动向恐将加剧地区局势紧张。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