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背后的生死战友情
■柴 英

作者父亲柴木林(右)与战友肖振海的合影。作者供图
这是一张拍摄于1945年春的照片。照片上的两个小八路是我父亲柴木林和他的战友肖振海,两人当时都只有15岁。
这张失而复得的照片背后,还有一段生死重逢的战友情。那是1975年的一天,父亲突然收到一封信。寄信人是父亲多年来念念不忘的人——肖振海。
肖振海和我父亲是同乡、同连队的战友。1945年,两人在张家口一个照相馆,拍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张照片。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他们失散了。随着岁月流逝,父亲丢失了那张照片,为此他一直很遗憾。
那天,父亲迫不及待地读完了肖振海的信。信里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柴木林同志,你好!我们既是老乡又是多年没有音信的老战友。这么多年,我没想到还能找到你。在张家口的清河照相馆,我们俩照了张合影。那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至今我还保存着这张照片。当时我们在12连,后来编入2团9连,我在连部,你在班里,在一次战斗中我们失散了。当时我们那个连队的人活到现在的,搞不清还有几个。抗美援朝战争前,连现在找到的你,加上我……仅有7个人了。我们连到解放大西北的时候,我确切知道把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就有74人。1957年我在师部组织科时,从烈士通知书存根上查到我们连又牺牲了90多人,别的就去向不明、下落不清了……
父亲哽咽道:“肖振海,你还活着。”
接到这封信的时候,父亲正生病住院,我在他身边陪护。父亲一夜没睡,给我讲了他的战斗经历及与肖振海的生死战友情。
1945年夏,部队在河北胜芳与日本鬼子打了一场阻击战。战斗非常惨烈,父亲所在连队最后只剩几人。父亲身受重伤,被送到八路军后方医院。他的腿被子弹打穿,右手中指被打断,骨头也露出来了。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加上未能及时救治,父亲的整个右手都黑紫了,再不处理就会危及生命。为了保住父亲的性命,医生决定截掉他的右手。父亲怎么也不同意。医生没办法,再加上伤员非常多,也顾不上他了。他的伤口疼痛难忍,就每天到冰凉的山泉里去泡。后来,奇迹发生了。父亲手上黑紫的皮肤渐渐变红,伤口也慢慢愈合。他用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死神,但是手落下了残疾,中指永远不能伸直了。父亲伤好后,被编入了新部队,从此失去了肖振海的音讯。他一直以为肖振海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了,非常悲痛,常常怀念他。没有想到,肖振海还活着。
父亲恨不得马上见到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但无奈身体不好,就派我去河北元氏县看望肖叔叔。
见到我,肖叔叔惊喜万分,激动地给我讲述他和父亲经历的战斗故事,并从柜子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看到照片上父亲和肖叔叔两人略显稚嫩的脸庞,我非常惊喜。我说,我父亲那张照片遗失了,他一直很遗憾。没想到,肖叔叔给了我更大的惊喜——他居然保存了两张。他从柜子里取出一张相同的照片,仔细地包好,交给我:“这张照片我带着它打过日本鬼子、解放大西北,又跨过了鸭绿江。今天交给你爸爸,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不久,肖叔叔专程来看望我父亲。两个老战友见面,互相看着对方,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两人几乎同时说了一句话:“你还活着,我们都还活着。”
肖叔叔年纪比我父亲稍大一点,当年像哥哥一样照顾着我父亲。他坚信我父亲还活着,一直多方打听他的下落,最终找到了生死之交的老战友……
如今,父亲和肖叔叔早已离开了人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看到这张珍贵的照片和肖叔叔当年写给我父亲的信,一种敬意油然而生。这张照片不仅是战友深情的纪念,更是那段浴血历史的见证。父亲和肖叔叔是幸运的,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能重聚,更有多少先烈没能看到新中国的阳光。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在心底由衷地感怀历史、致敬先辈。
作者:柴 英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