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寸心寄华夏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9-05 15:06:22

  愿以寸心寄华夏

  ■东 阳

  2025年暑期档落下帷幕,电影市场成绩亮眼。在众多影片中,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脱颖而出,自上映以来稳居暑期档电影票房榜首。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通过小小的照相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中国人的坚韧与抗争。

  1937年,南京沦陷,一名年轻的中国邮差,阴差阳错地为日军摄影记者洗印照片。透过相机镜头,他惊觉其中竟藏着记录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生死面前,小邮差、小老板、小龙套……这些原本只盼着活下去的小人物,内心的爱国火种被点燃。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紧紧守护着这些底片,只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罪恶无处遁形。

  光影交织的世界里,电影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激发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事实证明,以战争、历史为背景的文艺作品的价值与意义,远不止于重现那段惨痛的历史,更在于激发了人们对爱国主义的深邃思考。

  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处,是我们历经多少风雨都无法割舍、无法磨灭的精神基因,更是在危难关头能汇聚起磅礴伟力的精神密码。

  在那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心中的爱国热情如沉睡的火山猛然喷发,势不可挡。前线将士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后方百姓倾尽全力、支持抗战,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这种纯粹而炽热的爱国主义,化作“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民族血性,凝聚成“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的必胜信念,谱写了“男女老少齐参战,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的壮烈篇章。

  身处和平年代,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但曾经的伤痛却不能被时间的尘埃掩埋。相关题材文艺作品宛如一位历史见证者,时刻提醒着我们,民族遭受的苦难真实存在过,正是先辈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抗争,才换来了如今的安宁。这份深刻而厚重的历史记忆,无疑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实基石。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认识,传承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让家国情怀深植于心。尤为重要的是,要把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学校教育、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家国情怀传承好,把爱国情化为报国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