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9月8日讯: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民进党当局推动“渔电共生”政策,原意是以“养殖为本、绿电加值”的双赢模式,但外界批评“假养殖、真种电”争议不断。台当局审计主管部门最新审核报告再度点出问题,已查核的渔电共生案场中,近七成未落实养殖,与原核定计划不符,引发关注。
渔电共生政策为蔡英文任内支持、与绿能相关之计划,去年11月,全台首座大型渔电共生案场在嘉义县义竹乡启用。但此政策也常被爆弊端,部分养殖渔民曾抱怨,光电业者挟带资金优势进入市场,导致土地租金飙涨,一甲地从过去的4万元(新台币,下同)翻升到40万元,地主自然不愿再租给渔民,迫使传统养殖逐渐被排挤。此外,布袋地区经营鳗鱼养殖超过50年的业者也曾控诉,光电业者优先调度抽排水,造成周边鱼塭藻类、鱼群大量死亡,却无人负责。
数据显示,台湾养殖渔业产值近年虽从2021年的321亿元成长至2023年的379亿元,但产量却由27.48万公吨下降至26.74万公吨,从业人数及养殖户数也持续减少。审计主管部门最新统计,截至2025年1月底,全台已有393件渔电共生案场完工并网,但仅查核122件,占比约31%;其中通过者仅37件,其余85件被列为“待改善或废止”,显示69.67%未能符合养殖事实要求。
根据台媒报导,环境权保障基金会副执行长许博任直言,岛内现行规范要求养殖渔获产量须达原有七成才算符合养殖事实,但农业变量多,即使农民认真经营也很难达标。他并指出,县市渔业科往往只有两、三名人力,根本难以查核全数案场,因此建议引入产销履历或养殖标章验证,并由第三方持续认证,以补足地方执行力不足的缺陷。
农业主管部门则回应,已预告将增订“产销履历”或“监控设备”作为查核工具,并要求旧有案场也需在期限内取得验证;同时每年至少实地查核一次。若逾期仍未改善,地方政府将废止相关许可,并通报能源主管机关汰除不良光电业者,以确保政策不至于沦为“挂羊头卖狗肉”。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