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讯:近日,由海峡两岸交流中心、河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安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海峡两岸周易文化交流活动在安阳举办,“台湾青年看安阳”活动同步展开。三天时间里,来自台湾的青年们走进殷墟遗址、登临羑里古城、踏访红旗渠、探访无人机产业园……一路追溯文明脉络,感受奋斗精神,见证科技腾飞,在厚重与创新之间,感知一座古都的时代脉动。
探寻古韵遗迹 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在沥沥小雨中,参访团一行走进殷墟博物馆。这座全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是殷商文明的集中缩影。甲骨片、青铜礼器、玉器……参访团成员围拢在展柜前,或贴近玻璃辨认字形,或举起手机拍照,或低声交流,神情专注。在另一侧的展柜前,亚长墓出土的牛牺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头牛太特别了!”台湾学者李伟俊凝视许久,语气中带着兴奋。“虽然这只是一件祭祀用的酒器,但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古董。”
走出殷墟博物馆,参访团一行来到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讲解员的声音在雨雾中显得格外清晰。妇好的故事,让台胞赖女士颇感兴趣。“以前只在课本上读过妇好的名字,今天第一次站在她的雕像前,感觉特别震撼。”赖女士站在雕像前轻声说道,“她不仅是王后,更是一位将军。这种女性力量,在那个年代尤其令人敬佩。”
传承红旗渠精神 实地感悟信仰的力量
洹水潺潺,太行巍巍。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这里承载着殷商的盛世荣光,也孕育着红旗渠的奋斗传奇。“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带着对红旗渠精神的敬仰,参访团一行来到红旗渠纪念馆。“没想到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宏伟的工程。”台胞陈女士凝视着展板上“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的字样,不禁感叹,“红旗渠精神代表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些品质在今天依旧很重要。”
离开展厅,参访团向着青年洞进发。仰望峭壁,只见洞口镌刻的“青年洞”三字,苍劲有力。“这是一个奇迹。”来自台湾的河先生扶着护栏,望着远处奔涌的渠水说,“站在这里,我可以想象当年的艰险。在那个年代,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触动,他们靠的不是工具,而是信念。这种精神跨越时空,值得今天的我们用心学习。”
山仍巍峨,水仍奔涌,但红旗渠精神早已“流进”参访团成员们的心中。
触摸科技前沿 见证低空经济的腾飞
古都安阳,因殷墟甲骨名扬天下,如今又因低空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参访团一行走进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偌大的试飞场上,数架无人机正呼啸升空,螺旋桨切开空气,划出一道道凌厉的弧线。展厅内,各式各样的无人机模型令人目不暇接,讲解员逐一介绍起它们的功能与应用场景——从田间地头到灾害救援,从城市安防到国防建设,无人机已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里,一张图纸就能变成一架整装无人机,”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在场台胞频频点头。台胞杨先生忍不住赞叹道:“以前只知道大疆是全球知名的无人机企业,没想到在安阳也能看到如此完整的产业链和应用场景,着实让我大开眼界。”
“无人机产业代表着国产科技的腾飞,更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台胞李先生说,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园区里的标语——“让科技飞进生活”。“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飞上蓝天的硬科技,还有脚踏实地的创新故事。”
园区外,返航的无人机轻盈着陆,螺旋桨划过空中,带起一阵旋风。几位台胞仍不舍得收起手机,隔着栅栏追拍着正在返航的无人机,惊叹和笑语难掩兴奋之情。(安阳市台办)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