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信仰
——空军军医大学2025级学员延安实践教学活动纪实
■陆元媛 汤新华 岳宁警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一支迷彩队伍行进在延安的层峦叠嶂间。金秋十月,空军军医大学组织2025级学员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共同追寻红色足迹。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年轻的学员们开启了一场精神寻根之旅。
“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李兴选教授讲解道。
斑驳的窑洞,朴素的石桌椅,每一处革命遗迹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学员张婷婷动情地说:“这片红色热土似乎蕴藏着一股力量,让我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后我定要苦练战救技能,争当卫勤尖兵。”
中央大礼堂前,400余名新学员庄严宣誓。铿锵誓言,诠释着青年学子让青春答卷在强军征程上续写荣光的决心与意志。
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学员们在一件件革命文物前驻足,共同重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延安岁月。“我们要自觉践行延安作风,做官兵信赖的健康守护者。”学员周柳汐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结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组织“红色寻根行”;针对青年学员特点,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以张华烈士和“华山抢险战斗集体”为榜样,引导学员争做“张华传人”……围绕铸魂育人,学校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办学育人的根本,作风建设是育人的关键。我们必须牢记‘军校’姓‘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红色军医。”校领导表示。
“发现8名‘伤员’,三人大出血!”野外训练场,“敌情”频发。医疗组迅即前出,判断伤情、止血包扎、后送救治,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战场搜救、野外营救、紧急后送……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让学员们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锤炼救护技能。
“战场是军校教育最直接的课堂。”为此,学校坚持“名师必晓于实战”,定期选派教员赴部队代职锻炼,打造懂作战、精保障的师资队伍。大学党委也紧盯战争形态演变,通过野外演练、部队实践、任务伴随保障等方式,确保人才培养始终对准战斗力生成这个“靶心”。
训练场上硝烟未散,学员们已整装待发。嘹亮的军歌在山谷间回荡,这歌声唱出了新时代红色军医的信仰与担当。
作者:陆元媛 汤新华 岳宁警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