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活的胜战灵感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10-20 17:40:50

  来自生活的胜战灵感

  ■张西成

  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中,我军包围了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日军依靠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我军进攻受阻,战斗陷入僵局。炮兵指挥员赵章成,忽然想起家乡炒辣椒时熏呛辣味,随即心生一计,将炮弹内一部分火药倒出,装入辣椒面,改造出几十枚“辣椒面炮弹”,然后组织炮兵一阵猛轰。日军受不了刺眼又刺鼻的辣味,被迫跑出工事,被我军全歼。

  实际上,从整个抗战过程看,类似这种源于民间、用于战争的灵感与智慧屡见不鲜,受生活启发设计出的简便易行战法更是数不胜数。地道战之地道,一开始源自于老百姓挖的藏身洞;地雷战之雷壳,有不少取材于老百姓常用的铁桶及瓦罐。在敌后根据地,广大军民广泛开展麻雀战,像小麻雀啄食那样,三五成群,忽来忽去、忽聚忽散,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运用推磨战,不间断与敌打圈、周旋,让日寇像掉进磨盘的麦粒,被反复碾压。正是这些战术战法,才创造了一幕幕令敌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的战争奇观。

  战争是一门综合艺术,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战争是神秘的万花筒,生活是神奇的百宝箱。战争与生活的关系有时就是这样,一个民生领域的发展与突破,往往会给战争领域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一些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知识,可能会给破解战争难题予以启发,并大放异彩。二战后,有军事专家经过分析得出一个结论: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对生活都有着敏锐的洞察,他们常常将生活中的“小窍门”变为战场取胜的大智慧。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具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不一定是个优秀指挥员,但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一定是个深悟生活之理、深谙生存之道的人。

  “一切好的战术,都源于生活的触动。”生活是激活打胜仗灵感的深厚土壤。对于军人而言,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懂得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往往能用生活智慧破解战场难题。当年,齐桓公北征,大军被切断水源,公孙隰朋献“蚁穴知水”之法,寻得山泉,变被动为主动;齐国宰相管仲根据“老马识途”的道理,把大队人马带出茫无边际的沙碛之地,化险为夷,绝处逢生。毛泽东同志提出以“零敲牛皮糖”战术对付朝鲜战场上的美军,是因为他小时候吃过牛皮糖;朱可夫攻打德军,敢把部队置于沼泽地实施突破,是因为他目睹过农民穿大草鞋通过的先例;埃及一名工兵参谋想起用水龙头冲击沙堤破解以色列防线的妙招,是因为他当兵前曾有类似经验。这些事实告诉人们,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将生活常识转化为战场战术,常常能让善战者挽狂澜于既倒,救三军于危途。

  博物学家约翰·缪尔这样说:“当我们试图单独挑出任何事物时,都会发现它与宇宙中的其他一切息息相关。”从人类战争发展史来看,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作战。战争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更是将生产方式与作战方式、生活状态与战斗状态、人工智能与智能化战争紧密联在一起、相互渗透在一起。日常生活中的对弈、娱乐等活动,看似与战争无关,实则蕴藏着战场制胜之道,关键看我们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管中窥豹、平中见奇的眼光和见识。有的人只专注于军事领域研究军事,却忽视军事与生活等其他事物的联系。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对于激发战场灵感,设计出出奇制胜的战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战争充满着偶然性,军事指挥员只有像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指战员那样,处处注意积累生活经验,才能在未来战争的关键时刻激活灵感、拿出自己的胜战之作。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