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束沐)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季烨在“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在属人、属地、涉外等方面对台湾都拥有管辖权,但现实因素限制下,中国政府未完全行使对台管辖权,恰是“一国两制”承诺和空间所在。
推进对台管辖权 源于民进党罔顾一中法律基础
季烨首先指出,之所以研究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权问题,源于赖清德就职以来不断强化“两国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在“团结十讲”中更加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拥有或者统治过台湾。针对2024年5月份大陆两高三部的“惩独22条”,台陆委会表示大陆对台没有司法管辖权。
季烨认为,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权有坚实的法律基础。2008年,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会见大陆领导人时明确表示,两岸的体制和法律都体现了一个中国、反对“台独”,这不仅是国共两党的共识,台湾地区现有规定也有体现,包括“中华民国宪法”以及“宪法增修条文”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但民进党当局罔顾上述规定。
大陆推动台胞享同等待遇 体现属人管辖权
季烨认为,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权问题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展开,首先是属人管辖权。属人管辖权是管辖权的主要方面。除了义务,在权利方面。自2017年以来大陆连续推出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若干措施,核心精神是对于台胞台企的同等待遇。
他说,有些台湾同胞曾反映,这些政策是否是权宜之计?是否想收买台湾民心?上述都是从政治角度解读,若从法律角度解读,台湾居民是中国公民,而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台湾居民可以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因此他认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大陆方面根据宪法赋予台湾同胞的平等权利。
季烨表示,根据上述规定,福建在几年前推出了台湾同胞在福建享有的200多项同等待遇证明清单。他预估,未来大陆可能会从正面清单进一步走向负面清单,更加全面地提高同等待遇,这是属人管辖权的具体表现。
他还认为,海外台湾电诈犯罪嫌疑人的遣返,是属人管辖权在涉外领域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案件并非牵涉到台湾,而是牵涉大陆,外国政府认为他们是中国公民、诈骗资金打回母国,所以当然会遣返大陆。此外,中国政府在台胞撤侨和领事保护上做得更多,也是属人管辖权的重要表现。
从“杨智渊案”到水域治理 体现属地管辖权
季烨表示,在属地管辖方面,近年来两岸斗争更加激烈,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大陆突破了所谓“海峡中线”,去年厦金海域2·14撞船事件后,大陆打破了所谓的“禁限制水域线”,这些都是属地管辖权的重要表现。
他举例说,大陆对台湾居民杨智渊进行了分裂国家罪行的调查,该案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以往案件是因为有台湾居民在大陆搞破坏,而杨智渊是在岛内从事分裂活动。后来大陆方面根据法律进行了阐释,说明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方面,即便在岛内从事分裂活动,大陆仍然可以根据刑法行使司法管辖权,同样是属地管辖权的重要表现。
季烨指出,管辖权还体现在涉外领域,例如遣返、引渡和隐私保护,以及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对台管辖权在涉外领域的具体表现。
大陆未完全管辖台湾 恰是“一国两制”承诺所在
季烨表示,基于现实,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仍处于政治对立状态,我们无法对台湾行使完全管辖权。他强调,虽然许多方面没有行使管辖权,但它恰恰是“一国两制”承诺的具体表现。
他提到,与台湾朋友交流时,有人提出台湾人不向大陆交税、没在大陆服兵役,说明“大陆管不到我”。但他认为,之所以目前没有纳税、没有涉及兵役的问题,正是因为我们未来实施“一国两制”的重要承诺,在未来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都预留了空间。
季烨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对台行使管辖权方面做得越来越多、越来充分,这是民进党逼迫的结果。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在这方面没有冲突对立,在涉外领域的属人管辖、遣返等方面,两岸可以进行协商。但2016年以来,两岸不仅无法协商,而且随着“台独”活动增多,大陆只能采取反制措施,将对台实际管辖、实际控制做得越来越多、推得越来越前。
他认为,习总书记在2019年1·2重要讲话中呼吁两岸有识之士民主协商,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如果民进党当局继续搞“台独”分裂活动、继续拒绝谈判,那么大陆方面针锋相对,对台实际管辖的活动可能更多,未来台湾方案也可能收得越紧。
“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台湾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怀瑾研究院和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的6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学子齐聚华东师范大学,以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学术视角,就两岸传承中华文化、两岸关系与台湾民意、大陆对台政策以及两岸文化交流新现象、新特点等话题展开交流探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