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战旗所指,军心所向。奋进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习主席向全党发出号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凝视鲜红的旗帜,回首辉煌的历史,缅怀英雄的故事,我们心中升腾着信仰的万丈光芒。战旗在,方向就在,精神就在:这是人民军队出发的原点、前行的路标。
一面面鲜红的战旗,在战火洗礼中傲然挺立,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高高飘扬。和平年代,一代代英雄的传人,用行动谱写着时代的英雄赞歌;强军新征程上,战旗还是当年那样红。
旌旗奋,风雷动。战旗的传人接过英雄的接力棒,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在鲜红旗帜引领下,行走在党的领袖、军队统帅关注的目光里,奋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一代代英雄传人高擎战旗踏歌而行,人民军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三连官兵喊响强军口号,奋勇前进。图源:解放军画报
1949年,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之战兰州战役打响。三连所在团奉命攻克有着兰州城“锁钥”之称的沈家岭。战斗中三连担负主攻任务,与敌军激战14个小时、阵亡63人,以“攻如猛虎,战无不胜”的血性密码冲开了“兰州锁钥”,打开了挺进大西北的门户。
战后,三连被第一野战军授予“攻如猛虎英雄连”荣誉称号。从此以后,这支队伍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猛虎三连”。
七十多年来,“攻如猛虎英雄连”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历经多次改编整编和换防移防,现为新疆军区某红军团一营三连。从卫戍西南到坚守边关,从雪域高原到茫茫戈壁,一代代“猛虎兵”逢敌敢亮剑,逢难必攻坚,用热血与汗水传承先辈胜战基因,续写永不言败的辉煌连史。而今,连队官兵投身强军兴军新征程,如猛虎般奋勇冲锋、精武强能,在大项任务中锤炼、在考核中夺冠......新一批的打仗型猛虎精兵正以更强大能力、更可靠手段戍守在喀喇昆仑,履行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图源:中国军网
这支英雄的部队起于关中。1932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带领队伍从桥山山脉南下关中,着手创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随着根据地红军武装不断发展壮大,1934年组建了新正县游击支队,这便是“猛虎三连”的前身。
在老一辈革命家指挥下,根据地游击队英勇出击,粉碎了敌人重兵“围剿”,并将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北上提供了落脚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陕甘宁边区成为八路军奔走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原新正县游击队在战火中淬炼、在斗争中成长,先后经过十数次改编,于1942年正式整编成为陕甘宁边区警备第1旅3团1营3连,从此部队发展进入新阶段。
连队从肇建初期就狠抓训练工作,开展以射击、投弹、刺杀三大技术为主,以军体训练为辅的大练兵运动。同时又通过十里塬、爷台山、旬邑县城等一系列战斗,巩固和检验了训练成果。面对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三连作为团的尖刀连,既善于猛打猛冲,也善于以智取胜,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战绩,其中三连作为支援部队,围歼国民党美械营的战例,还被选入了原总参谋部修订的《步兵团战例选编》。
图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经过1947年的新式整军运动,三连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将胡宗南势力歼灭在关中大地上,第一野战军发动扶眉战役,三连所在师勇猛穿插至敌后的罗局镇,切断国民党38军、65军从渭河北岸撤往宝鸡的退路。三连靠顽强意志,阻断敌人疯狂突围,用一个连硬抗敌人一个团的进攻。三连一班共打退敌人4次进攻,战至最后,只剩班长张富清1人。最终三连凭借钢铁般的韧性和硬度,死死阻断敌退路,与增援部队一起全歼敌军,被军部授予“罗局战斗英雄连”锦旗。
1949年,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之战兰州战役打响。三连所在团与军阀马步芳的部队在号称兰州“锁钥”的沈家岭工事前,展开血战。战斗中,三连担负主攻任务。面对占据有利地形和兵力数倍于我的敌军,三连官兵率先突破敌防御前沿,随即如猛虎般冲向敌中央阵地,成功夺占核心支撑点后就地组织反击。他们打退敌人10余次反扑,前后恶战14小时,全连63人在这场战斗中阵亡。
“猛虎三连”的荣誉与奖杯。图源:中国军网
三连用过半人员牺牲的代价冲开了“兰州锁钥”,以血肉之躯打开了挺进大西北的门户,占领沈家岭、解放兰州城。为患西北多年的“马家军”在“猛虎”的穷追猛打之下,最终被消灭殆尽。
战后,三连被第一野战军授予“攻如猛虎英雄连”荣誉称号。
自创建以来,这支红军连队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800余次,虎气源自陕甘高原,虎胆炼于战火硝烟。官兵舍生忘死、奋勇冲锋,锻造出“攻如猛虎,战无不胜”的血性连魂。兰州战役中一战成名,“猛虎三连”的赫赫威名自此传扬。
三连官兵擦拭英模雕塑(刘永 摄)。图源:新华社发
一走进“猛虎三连”,便可看见四面“连史墙”,分别对应“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个历史时期。沿着宿舍楼道,可见墙上贴有一条长城造型的时间轴,以清晰脉络记载该连自1934年创建至今的重要历史节点。
作为一支历史悠久的红军连队,“猛虎三连”战功赫赫,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是三连弥足珍贵的红色家底,也是一代代连队官兵血性虎气持续迸发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猛虎三连”把红色基因作为自身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学习连史,是新兵下连的第一课,更是连队官兵日常功课。
“我们的连魂是什么?”“攻如猛虎,战无不胜。”
“我们的口号是什么?”“战就战出个水平,斗就斗出个精神。”
“攻如猛虎,战无不胜,使命我扛在肩上!光辉的旗帜指引着我,无私为国戍边防……”连旗柜前,“猛虎三连”的新兵正在进行入连宣誓仪式,响亮的歌声在楼层间回荡。每逢三连新兵下连、干部调入,他们进入的第一个房间是连队荣誉室,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连旗上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组织的第一次仪式教育是评选“十虎之星”……从兵之初、官之初即打下红色烙印,播撒“攻如猛虎,战无不胜”的红色种子,让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铸成连队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猛虎三连”在连史墙前组织党团活动。 贾国梁摄 图源:解放军报
连队展开基层开放式荣誉室建设,把连史写在官兵身边,让荣誉摆在官兵眼前。连队“荣誉墙”“功臣榜”“战史簿”被放到走廊里,展示在楼道里,让官兵在上下楼时便可感受连队发展,追溯红色历史。原来的荣誉室空间有限,连队只能将往年的“荣誉”都“封装入库”。经过改建,连队历年荣获的奖牌、奖杯,都经过拍照导入数字展示牌里,并与连史中相应人物、事件资料之间建立链接,方便官兵点击查询,解决了“荣誉太多放不下”的问题。
室内荣誉室作为连队入连宣誓、退伍仪式等活动场所,与楼道、走廊、俱乐部等处的荣誉板块相互关联、共同作用,更加起到承载历史、展示光荣传统的重要作用。红色连史镶嵌在连队走廊,荣誉锦旗悬挂在班排室内,“红色印记”遍布连队的每个角落,为官兵补足精神之钙。
三连还根据连史梳理了100个小故事,定期举办“连史大讲堂”,并策划了广播节目《连史上的今天》,由全连官兵轮流讲述连史故事、分享体会。一个个经典战例和红色故事激发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热血情怀,每一个兵走进三连,都自觉向革命先辈看齐,为荣誉接力,将传承连队荣誉视作最高的追求。
“困难面前有三连,三连面前无困难!”每天晚点名前响彻营区的震天口号,彰显三连特有的虎气、虎胆、虎威。“不谋打仗靠什么当猛虎,不争第一凭什么进三连!”三连门厅内悬挂着这样一条醒目的横幅,在这支红色连队,勇争第一是注入官兵基因中的使命担当。三连的兵王,代号就是“猛虎”,而连队每名士兵的床头都贴着一张图表,对比自己与“猛虎”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的赶超目标。
“革命先辈们传递下来的‘攻如猛虎’战旗永不‘褪色’!”三连的战士们说,“猛虎连队猛虎兵,铁血铁拳战必赢!只有勇争第一才能守护好身后的家园。”
三连在对抗演练过程中。(刘永 摄) 图源:国防在线客户端
新中国成立后,三连先后转战甘南、西藏,1979年起扎根新疆,如猛虎一般栖守在祖国的西陲,在喀喇昆仑之巅履行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三连官兵赓续红色血脉,创造着新的精武故事,连队连续29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5次。
八月的北疆戈壁酷暑难耐,“猛虎三连”每周一次的大漠武装奔袭考核仍如期上演;三九时节的天山北麓呵气成霜,三连百余名官兵,在茫茫雪原上进行跨昼夜训练,快节奏、大强度地完成行军、观察、伪装和射击等13个课目的连贯作业......
多年来,三连从不懈怠,日常训练管理时刻保持枕戈待旦的状态,始终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抓训练。“其实三连的精武哲学很简单,就是无限挑战极限,无限接近实战。”指导员明生永介绍说。
没有天生的“猛虎兵”,强者都是磨练出来的。三连坚持用“课堂+实践”双轨驱动模式培育官兵血性特质,每周开展刺杀、对刺等特色课目训练;夜间训练增加隐蔽渗透歼敌等高难课目;充分利用野外驻训、对抗演习等急难险重任务,让全连官兵在危局、险局、困局中反复锤炼虎胆之气。
夜间训练。(李鹏东 摄) 图源:国防在线客户端
“训练场上的‘猛虎三连’,凡事总取标准上限。严于大纲、高于大纲、细于大纲标准才是三连的合格标准。”明生永说。翻看三连的射击专业技能训练计划表,翻滚80斤轮胎、扛运200斤圆木后的越障射击、800米越野射击、多姿势应用射击等体能消耗大、据枪稳定性要求高的课目占80%,远远难于大纲训练要求。不仅如此,三连“合格”的标准也是难上加难,别的连队5发子弹30环算合格,在三连则需子弹全上靶,不能低于35环。但三连官兵要的绝不是“合格”而已——新疆军区军事训练考核中,全连应用射击合格率100%,精度射击平均环数47环。
武艺练不精,愧当猛虎兵。加入革命先辈缔造的红色连队,做红军传人中的“猛虎兵”!传承红色基因,接续连队荣誉,在三连官兵的心中,这是使命所在、职责所系。他们不断在各类赛场上摘金夺银,因为“胜利就是最好的传承”。
高寒山地徒步机动训练。图源:中国军网
2014年冬,零下30摄氏度的天山脚下,两个连队组织实兵对抗。狙击手方洋为了不暴露自己,在雪地里趴了整整3个小时,伺机出击。对抗结束后,方洋的胳膊被严重冻伤“肿得连作训服袖子都脱不下来。”有人问:“就是一场模拟对抗,干嘛对自己这么狠?”方洋说:“我既然代表三连出战,就决不能让连旗倒在我手上。”
2015年,三连参加新疆军区建制连比武,面对多个强劲对手,三连官兵把各项训练标准都提到上限。5公里武装越野决赛临近终点时,下士马福海大腿意外受伤。他咬着衣领强忍剧痛,坚持冲过终点线后晕倒在地。三连最终打破原兰州军区建制连5公里武装越野纪录,并在竞赛中取得3金4银的好成绩。兄弟连队的官兵都说:“猛虎连的兵,真像一只只下山的猛虎!”
2017年,排长薛凡宇代表中国陆军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为提高穿戴防毒面具条件下的射击精度,他每天射击练习都不少于1.5小时,卧倒起立不低于150次,空枪击发不少于200次,每次训练结束后,“整个人感觉像脱水一样”。最终,在“国际军事比赛—2017”安全环境项目中,他斩获金牌,荣立一等功。
“猛虎三连”。图源:解放军生活
2019年6月,团里组织连续2昼夜百公里综合演练,规定负重20公斤。“猛虎三连”突破这一规定,人人负重25公斤,却成为第一个冲过终点的连队。8月,班长朱立琪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9”库尔勒赛区“安全环境”接力赛,与队友一举包揽了该项目的全部金牌。
去年,该团赴海拔4500多米的雪域高原进行实兵对抗演练。蓝方依托狭窄地域设置障碍,担任红方的三连一时难以突破。关键时刻,三连官兵发扬“猛虎精神”,党员骨干当先锋、打头阵,率先在蓝方阵地“撕”开一道口子。他们不畏艰险,翻达坂、蹚冰河,迂回穿插近10公里,直插蓝方阵地,摧毁多个重要目标,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逢敌敢亮剑,逢难必攻坚;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必争!不辜负血洒疆场的前辈,做合格“猛虎兵”!一茬茬老兵叫响“看我的、跟我上”,“猛虎兵”接力传承,对荣誉的渴望就像一支不熄的火炬,优秀的兵带出更优秀的兵。人才建设呈现出“一生二、二生四”的裂变效应,连队战斗力的链条在和平时期越来越坚实。
实战演练中,连队官兵利用无人机侦察战场地形。图源:解放军画报
部队调整改革后,面对传统步兵转型发展和新型装备列装实际,三连官兵叫响“练新装技能、亮猛虎神威”口号,干部骨干带头学研新装备、苦练新技能。今年高原驻训展开后,三连将刚列装的新型战车拉至喀喇昆仑高原,依托高原高寒恶劣环境,展开该型战车实战化训练。很快,连队探索的突击车战术在全团推广。
“曾经靠‘打得准、跑得快、投得远’起家的步兵连队,如今要围绕新战法、新装备完成体系转型升级。”连长刘威说。在“猛虎三连”训练场,他带领官兵对照“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要求,组织大强度训练,多课目连贯实施,将体能、技能和智能融合起来练,锤炼团队协同配合能力,对官兵信息化装备运用和战术战法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攻如猛虎,战无不胜。“猛虎三连”阔步转型新征程,继续以过硬本领在雪域边关书写忠诚答卷,延续永不言败的辉煌连史。安得猛虎守边防,保神州山河无恙!
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国防在线客户端、解放军画报、解放军生活、喀喇昆仑卫士、人民陆军等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