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牢记,总书记语录|三个“不会变”!习近平展示中国的胸怀与担当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1-11-11 13:54:23

src=http%3A%2F%2Fwww.81.cn%2Fbig5%2Fyw%2Fattachement%2Fjpg%2Fsite351%2F20210320%2F309c236f8da421bf880327.jpg&refer=http%3A%2F%2Fwww.81_副本

      1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习近平第四次在进博会这个平台上发表主旨演讲。这期,华夏经纬网系列报道《牢记,总书记语录》,带你一起解读总书记在第四届进博会上的重要讲话。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在11月4日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用三个“不会变”,诠释了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胸怀与担当,展示了坚定不移的“中国决心”。

xs2

  进博会如期举行体现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1128036422_16361240854081n

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图片来源:新华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了此次进博会的特殊时间节点。他强调,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国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

  2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

  在这个特殊之年举办的进博会上,习近平指出入世20年的中国之变:这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

  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习近平亲自关心和指导这一展会,对其倾注了大量心力。

  疫情阴霾之下,进博会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行,体现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指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中国连续举办进博会背后,是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趋缓,疫后经济复苏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但是,由于全球疫情仍有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海运紧张、劳动力短缺和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等多重因素,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不少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第四届进博会如期而至,充分体现出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我国制度型开放框架进一步明晰。除了去年之外,近十年来,全球跨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是货物贸易平均年增速的两倍,服务贸易将逐渐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重点和关键驱动因素。负面清单模式是自贸协定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作出开放安排的高标准模式。此前,无论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关的减让表,还是签署的自贸协定,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采取的都是正面清单方式作出承诺。

  第二,自由贸易区战略稳步推进,成绩斐然。比如,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来,我国已经和26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我国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正在成型。

  第三,自贸试验区建设继续走深走实。目前,我国已建成六批共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还增设了上海临港新片区,扩展了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范围,基本实现了沿海省份全覆盖,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全方位发挥沿海和沿边地区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总体布局。

  第四,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202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这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我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合作,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xs2

  三个“不会变”,展现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216491_800x20000

11月4日晚,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习近平指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支持世界各国扩大开放,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面对挑战,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他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三个“不会变”,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几年来,进博会人气、回头率、意向成交额连年上升,磁力越来越强。四届进博会,“开放”“合作”是习近平讲话一以贯之的关键词。

  2018年,首届进博会,习近平指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习近平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

  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一以贯之的中国主张,为破解时代难题指明方向。

  共享中国机遇 同促开放合作

  黄浦江畔,金桂飘香,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0日落下帷幕。六天来,“四叶草”形状的国展中心人潮涌动,不远万里而来的参展商在此展示产品、洽谈合作、签约订单……

  进博会持续走红,靠的是各国看到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坚定信心,疫情环境下,对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不减热情,对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殷殷期待。

  本届进博会上,有90家来自33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带着蜂蜜、咖啡等特色商品参展,进博会帮助他们省去中间环节,将产品与中国市场直接对接,从而帮助这些国家直接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便车”。

  世界看到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艰难,不少国家经济社会深受疫情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每年举办进博会,打开本国市场,将全球优质的产品、服务“请进来”,在服务民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更多机遇和动力。

  进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纷纷亮相,借进博东风,谋共享、谈共商、促共建。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说,进博会已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国际公共产品,在促进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经过8年发展,如今已是根深叶茂,14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已签署相关合作文件;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形成展会国家队,以中国市场的开放为全球经贸合作注入动力;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屡获赞誉……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郑重承诺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成立,百年后的今天,神州大地焕发勃勃生机,进博之约为世界许下中国之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xs2

  四个“坚定不移”,彰显中国重信守诺

219320_800x20000

  11月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中新社记者 汤严俊 摄

  习近平用四个“坚定不移”阐释了三个“不会变”:

  第一,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

  第二,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

  第三,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

  第四,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

  四个“坚定不移”,彰显了中国的重信守诺,彰显了中国为开创美好未来凝聚合力的坚定决心。

  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习近平提出很多扩大开放、合作共赢新举措:

  中国将以积极开放态度参与数字经济、贸易和环境、产业补贴、国有企业等议题谈判,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规则制定的主渠道地位,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中国将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

  中国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

  中国将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合作,推动加强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议题探讨。

  ……

  从首届进博会开始,习近平不断推进开放合作的具体举措,充分彰显中国市场的“全球磁力”。

  现下,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关键时刻,习近平在第四届进博会上强调,各国人民更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中国决心”也是中国的担当。

  进博会传递中国强音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设计、亲自推动的全球贸易盛会,正在为疫情之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大正能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中国主办,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共同参与,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经过4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合则强,孤则弱。进博会的成功举办,证明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侯哲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