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因台而设 因台而特 因台而兴”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策划      2021-12-23 13:19:32

6

厦门两岸金融中心。(供图)

  中国日报福州12月18日电(记者 胡美东)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因“台”而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充分发挥对台战略支点作用,致力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

  为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走进厦门经济特区”中央媒体大型采访活动12月7日正式启动,来自中央、境外和省市主要新闻媒体记者走进厦门,全方位领略厦门经济特区40年建设风采。

  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

  厦门在对台经贸合作方面起步早、成效好,拥有3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大陆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一区三中心”、凸显对台特色的厦门自贸片区、海峡两岸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大陆首个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等对台经贸合作平台。

  近日,记者走进两岸经贸合作的最佳典范之一:金圆统一证券公司。该公司于2020年9月25日正式揭牌开业,是首家两岸合资证券公司,股东为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台湾地区的统一综合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

金圆统一证券。(供图)

  据金圆统一证券总裁蔡奕介绍,金圆统一证券的设立,是福建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加快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具体举措,填补了两岸证券合作的空白,是两岸金融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证券业交流合作的历史性突破。2021年3月发布的福建省“十四五”规划中,更是将“推进厦门金圆统一证券发展”写入推进两岸现代服务业合作的重要章节。

  “我想这些国家政策都是因为厦门是作为一个因台而设的特区才能赋予的,这就是我们特区的最大优势。” 金圆统一证券董事长薛荷说。

  金圆统一证券作为首家两岸合资证券公司,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动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台企走向资本市场,让台商台企台胞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蔡奕表示,金圆统一证券坚持以金融科技手段赋能业务发展,率先上线了台港澳客户网上开户业务,为台港澳同胞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便捷途径。它不仅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开通这项业务的券商,切实践行了福建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推动台胞台企享有同等待遇”的理念。上线后,台港澳开户数增长7倍。

  目前,台湾是厦门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六大出口市场,厦门口岸的台湾水果、食品、酒类、图书、大米等进口量稳居大陆第一,是大陆最大对台贸易口岸。引进友达、宸鸿等 20 多家台湾百大企业,台企工业产值约占厦门规上工业总产值 1/4。华懋科技、灿坤实业、建霖家居、欣贺股份、宸展光电、东亚机械等6 家厦门台企和台资参股的厦门银行在大陆上市。

8

  建霖集团总裁、在厦台商陈岱桦在接受记者采访。(许文瑾 摄)

  当问到为什么选择将总部设在厦门的时候,厦门建霖集团总裁、在厦台商陈岱桦表示主要是因为厦门营商环境好。“厦门政府经常和企业交流对话。比如去年疫情,政府工作最大的重点就是如何帮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这也是我们希望的。我们大概去年二月底就复工了。政府做很多事情是在帮企业思考,如果我们有任何问题,跟区里、市里沟通,他们会立刻安排时间对接交流。”

  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

  厦门以闽南文化为纽带,持续创新交流方式、打造活动品牌、提升交流实效。重点打造海峡论坛、工博会、文博会、图交会等50多个大型两岸交流活动,成效不断提升。其中,海峡论坛已成功举办13 届,累计吸引约11万名台胞参与,成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两岸交流盛会。

9

  2021年12月11日,福建厦门,台籍硕士研究生陈柏叡在海峡论坛大会上作交流演讲。(供图)

  在福建福州工作的台籍医生陈柏叡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分享了他的“人生三幸”:“幸运、幸福和庆幸”。他说,在这最好的时代,他抓住了机遇,成为祖国大陆建设者中的一员,祖国不但给了他和大陆青年同等的待遇,而且还给予了更多的机会。

  陈柏叡积极投身两岸交流活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今年他再次参加海峡论坛。“海峡论坛是很重要的平台,也是非常好的两岸融合的机会,对台湾青年的发展有很好的助力。”陈柏叡说,“希望台湾青年到大陆走走看看,相互交流,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感受在大陆发展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此外,厦门还精心打造郑成功文化节、福德文化节、龙舟文化节、保生慈济文化节、宋江阵民俗文化节、闽王文化节等两岸民间交流活动,深入开展闽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信俗交流。成立大陆首个台湾地区法律查明研究中心、首个两岸导游领队培训基地、首个两岸消化病学研究联合实验室和台湾地区标准化(厦门)研究中心。国台办批准设立海沧青礁慈济宫、海沧石室书院、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等3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厦门着力服务台胞,率先出台《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便利台胞在厦安居乐业,支持台胞融入社会。在全市优质初中和高中开设台生班,每年为在厦台胞子女集中办理入学。率先设立台湾中小学生奖学金。持续举办“同名村·心连心”活动和两岸社区治理论坛。鼓励台胞来厦研学旅行,设立大陆首个对台研学基地——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形成“总部+营地+单元”研学模式。

  厦门设立市台胞服务中心、台胞驿站、台商台胞服务专项工作小组、台胞台企服务专窗等涉台服务机构,开通涉台服务热线和“台港澳e鹭通”微信公众号,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矩阵。市、区7个医保经办机构全部开通台胞“绿色通道”,5 家医院设立市医保中心台胞服务站,在市台协设立全省首个台胞台企出入境服务站,各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全部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专窗。成立大陆首个两岸义工联盟,“两岸义工志愿行”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金奖,“台胞义工志愿行”获评“中国政府创新十佳经验”。率先形成涉台司法服务“一条龙”机制,率先设立涉台基层法庭、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和涉台检察联络室,有效维护台胞台商台企合法权益。

  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的热土

  作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的热土,厦门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创业就业的政策,台湾青创平台覆盖各行政区、各开发区,涵盖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光电科技、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创业就业的政策,台湾青创平台覆盖各行政区、各开发区,涵盖 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光电科技、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一品威客创客空间、宸鸿科技公司、云创智谷、龙山文创园、厦门银行、厦门航空公司等 7个基地获批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厦 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等15个基地获批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早在2009年就“登陆”发展的范姜锋是福建省首批台籍“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之一,也是“登陆”台青的“风尚引领者”。2016年,他和同伴创立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提出“创业经纪人”理念,率先转型为台青“登陆”发展的“梦想摆渡人”。

  如今,他又有了新的策划和新的伙伴——和福建青年雷希颖一道,他们正在后者的家乡政和县,为朱熹故里五夫镇设计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希望打造出IP化的文旅小镇,携手服务国家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

  针对政和乡村人才匮乏的现状,这对组合还推动举办了200多场线下产业人才孵化活动,助力2000余人拿到了国家认可的产业资质认证。他们还进行了1000余场线上直播,完成超70万元的慈善销售及捐赠,覆盖几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希望更多台青成为大陆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诚心邀请大家来到政和,感受由两岸青年携手打造的现代美丽乡村。”范姜锋说。

  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的典范

  厦门率先出台大陆首个地方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厦门“惠台60条”及实施细则,中央“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福建“66 条实施意见、融合发展42条”和厦门“惠台60条、融合发展45条”均已在厦落地生效。

  台胞同等待遇工作屡开先河。支持台胞在厦就业,率先为台湾青 年提供市级公租房。支持台湾医师以短期行医方式在厦执业,台籍律师在厦实习和执业。率先在自贸区和台企赋予持台湾技术士证台胞同等待遇,230 多名台湾医师和专业人才通过申请认定方式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直接采认台湾地区医师、汽车修护技工、记账士、会计师等专业人才的职业资格,厦门海事局签发大陆首本台湾船 员海员证。将台胞纳入社保体系,率先支持台胞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便利台胞出行,65 岁以上台胞可办理敬 老卡享受市内公交优惠。常住厦门的台胞可办理厦门旅游年卡和图书借阅证,厦门银行在大陆首发面向台胞的专属信用卡。

  申请到首批在厦就业台湾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书的台籍医师陈永仁表示在厦门感受到了归属感、认同感,“各种惠台政策,让台湾人才在厦门收获了更广阔的就业前景。我拿到资格认定书后,第一时间跟以前常从大陆飞台湾找我看病的老病患说,今后看病,可以来厦门找我了。”

  台企同等待遇工作成效显著。大陆首家两岸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福建联合信实与台湾广和联营办公室”、福建省首家台资独资演艺企业“量能文化公司”落户厦门自贸片区。在大陆率先实现台胞按内资企业注册公司。裕民船舶公司成为大陆首家台资海员外派机构。率先批准23家台湾建筑企业在厦从事建筑活动。率先支持台胞在厦独资设立个体诊所和台资医学检验实验室。启动大陆首个台资微循环公交项目“里享行”,成立大陆首个全台资网约车车队“厦门元客宝岛车队”。冠捷科技、建霖家居等台企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多家台企在厦的产品被列入《地产工业品推荐目录》。

  许文瑾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