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如何拯救台湾青年世代逐渐丧失的“两岸观”?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两岸交流      2022-04-11 13:08:14

  华夏经纬网4月11日讯:(记者 李昕)台湾青年世代对两岸政治关系、经贸关系、两岸社会文化交流的认知究竟如何?这些问题概括来讲,就是台湾青年的“两岸观”问题。我们认为,要重视台湾青年的“两岸观”问题,因为这不但是两岸青年个体交往中的“小问题”,也可能是事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机、方法、进程选择的“大问题”。

  台湾青年的“两岸观”正逐渐丧失

  大陆青年学者陈晓晓认为,台湾青年学生近年来在两岸议题上具体表现为“在政治上趋于反对”,说明台湾青年的“两岸观”正逐渐丧失。她以“首投族”为例,他们对政党的认同度较低,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舆论影响,政治选择上呈现“南北之分”;他们对两岸缺乏认知,同时“本土”意识强烈。

微信图片_20220411124115

陈晓晓现任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对台湾青年世代有很多观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是,这并一定意味着他们是民进党的真实拥趸,而是对‘本土’有着‘天然的认同’。”陈晓晓说。

  她认为,如果能够通过大陆因素的介入,打破台湾青年的固有认知,构建新的集体记忆,“创造两岸交流和生活空间的融入与融合,培养青年世代的两岸视角及两岸认同感,相信终有一日会达成两岸间的政治共识、经济互赖和社会融合”。

  重视新媒体在重塑“两岸观”方面的作用

  台湾政治大学“国发所”博士生冯宁默认为,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执政党对于两岸交流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这也直接影响了不同时期台湾青年的“两岸观”。近年来,台湾方面对于香港修例的不认同,对军机绕台表达出的反感情绪,执政党对于媒体及选举的舆论操纵,这些种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台湾青年对于大陆的看法以及往来大陆的意愿

微信图片_20220411124109

目前在台湾就读博士的冯宁默。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就当下而言,台湾青年对于到大陆发展的考量倾向于务实化,他们肯定大陆的市场和发展机会,对大陆的政治则不做评论,主张两岸和平发展。”

  目前还担任着一家自媒体公司监事的冯宁默认为,疫情之下应当重视新媒体在重塑台湾青年世代“两岸观”方面,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她认为,“可以将线上分享平台,作为突破两岸交流困境的窗口”,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在陆台生和在台陆生的作用。

  重塑“两岸观”其实就是争取民心的博弈过程

  塑造积极健康的“两岸观”,是两岸社会民众的共同责任。由于大陆和台当局对于两岸关系认知上的差距,势必会形成“拉扯”的状态——

  大陆通过惠台政策和各种交流活动来塑造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而台湾当局则试图利用反向拉力造成对抗。

  陈晓晓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其实也是争取民心的博弈过程。”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0712_9e6bdbb9e61c40c99b084ec97a7f9a3a.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webp

吸引台湾青年参与两岸青年交流中来,有利于帮他们构建积极健康的“两岸观”。

  冯宁默表示,在目前台湾政治势力的倾向下,构建积极健康的“两岸观”确实有困难。要构建正确的“两岸观”,还需从民众着手,通过民间的交流,促进两岸对彼此的认知和友好往来。“期待疫情结束的时候,两岸青年可以重新走到一起。” (完)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