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大陆学者:在乡村振兴中见证两岸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两岸交流      2022-07-25 14:29:04

  华夏经纬网7月25日讯:“建设乡村必须先读懂乡村,”作为一名来自农村、跟踪研究乡村生态文明建设20多年的学者,张孝德几乎走过中国的所有地区的乡村。

  最近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相较于日韩,在乡村建设方面,其实大陆可以更多借鉴台湾的经验,因为台湾的乡建开始得比较早,更接地气、也更符合中华文化的大背景”。

  张孝德认为,“近年来,从产业培育到古厝活化,从文化创意到驻村乡建,已经有不少在乡村振兴中见证两岸融合发展的成功事例。”并举了福建东山岛的铜砵村和福清市南宵村为例进行说明。

  福建东山岛的铜砵村,曾是两岸有名的“寡妇村”,据载,1950年5月10日,国民党军队在撤出大陆时,从东山岛掳走4700多名壮丁,其中仅200多户人的铜砵村就被掳去147人,给原本安静的小渔村留下了91个“守活寡”的女人。该村对台交流历史悠久,祖地文史古迹众多,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东山岛马銮湾景区。

  而铜砵村近来引进了台湾“透南风”乡建乡创团队入驻,开展“陪护式”设计服务,培育民宿、近海捕捞养殖等产业。2021年,铜砵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约5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6万元,今年以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又增长了33%左右。

  福清市的南宵村是革命老区村,进入7月,南宵村台商产业园内花果飘香,这里种植了凤梨、火龙果、芭乐、柠檬等多种台湾优质水果。而该产业园的落地,是南宵村招引台湾团队一起发展的成果。

  去年,南宵村盘活了西浦溪140亩土地,引入“台湾凤梨博士”黄来裕团队,目前已种植了25亩金钻凤梨,还设有“凤梨馆”,游客可在这里将采摘到的凤梨加工成凤梨酥。产业园还配套有开心农场、烧烤、野炊等,年均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多万元,带动70多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50万元以上。

7月11日,在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赤土社,李佩珍(右二)在和村民聊天。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李佩珍是一名来自台湾的规划师,有10多年参与乡村建设和社区营造的经验。2014年,她随团队来到厦门海沧区东孚街道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赤土社。赤土社常住人口800多人,以前发展落后,古厝年久失修,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

  近年来,经过李佩珍的鼓励和推动,一批80后、90后年轻人依托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在赤土社成立“赤土工作站”,为村子量身定做“社区营造”项目。如今,赤土社的公益书院、陶艺馆等产业风生水起,村容村貌也发生巨大变化,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张孝德认为,台湾乡建乡创和大陆乡村振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目前更多的是在民间体系。

  “将来应该在政府层面上进行推动,使民间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这个非常重要,待疫情稳定之后,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两岸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张孝德建议。(完)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