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非遗”成为当地群众富口袋的好帮手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信息      2022-10-28 12:06:42

青海玉树:“非遗”成为当地群众富口袋的好帮手

图为玉树囊谦藏黑陶。玉树州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西宁10月27日电 (包利英 李江宁)27日,记者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获悉,近年来,玉树藏族服饰、泥塑、金属锻造、嘛呢石刻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带徒传艺600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共10批800余人次。藏陶、藏刀、毛毡、泥塑、嘛呢石刻、唐卡、藏香等民族手工艺以及藏药、曲克安达等制作、经营、销售呈现稳步提升,一批非遗项目成为当地群众富口袋的好帮手。

  近年来,玉树州全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绽放光彩。

图为玉树藏族传统糖果“曲克安达”。 李江宁 摄

图为玉树藏族传统糖果“曲克安达”。李江宁 摄

  据介绍,自2017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在玉树州设立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玉树州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体系,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展示、传播和交流活动。非遗名录体系不断健全,全州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名录12项,省级名录49项,州级名录310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1名,省级传承人39名,州级传承人101人,市县级传承人199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玉树州对各类非遗项目开展记录工作和分类保护。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抢救记录,完成非遗普及读物编撰出版。实施“青海文化记忆工程”记录项目摄制工作,香达藏纸、玉树卓舞、仲达伊舞等项目陆续进入数字化档案记录工作。玉树武士舞(锅哇)入选中国民族舞蹈学术资源库。

  同时,加强非遗研究,为非遗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截至目前,该州12个国家级、49个省级非遗传承人共举办20余期培训班,直接培训1500多人次,延伸培训2000多人次,非遗传承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图为玉树藏族歌舞。 马铭言 摄

图为玉树藏族歌舞。马铭言 摄

  此外,玉树全州十三所中小学成立了玉树民歌、玉树卓舞、玉树伊舞、武士舞等舞蹈队,中小学课间操全部由民族舞蹈改编,并积极参加省内外校园歌舞比赛及州、县级各类民俗节庆活动,此外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青绣”“藏棋”“唐卡”“藏文书法”“藏医药”等各类非遗项目进校园,实现了校内传承和校外宣传的有机结合。

  目前,玉树州正积极对标国检标准持续做好四级非遗名录完善工作,制定国家级藏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验收工作方案,全力备战国家级验收。(完)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