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2022年文化年终策划之文化大展

2022年,我国各大博物馆举办了诸多文化大展,系统地展示了我国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包括馆藏文物特展、考古新发现、修复项目成果展、中外文化交流等……如“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故宫“何以中国”展、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等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

展览现场。国家博物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9月28日,“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从西周时期的克鼎,到20世纪90年代制作的紫禁城全景模型;从反映汉代丧葬文化的《伏羲女娲图》轴,到体现18世纪社会风貌的 《乾隆南巡图》;从张骞墓出土的封泥,到元代龙泉窑青釉刻划缠枝牡丹纹凤尾尊,前者见证丝绸之路的开拓,后者证实龙泉窑青瓷在元代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重要角色……两馆拿出400余件文物精品,阐述中华文明的“和”文化、“合”理念。>>>详文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国博举办。田雨昊 摄(来源:中新网)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9月29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包含“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板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集中展示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的历代重要画作,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珍品的一次集合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详文

国图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

国图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

国图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来源:中新网)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妙手传天禄 丹心鉴古今——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8月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四展厅拉开帷幕。“天禄琳琅”是清代乾隆皇帝将皇宫各处藏书中宋、金、元、明版旧书进行择选后,掇之菁华置于昭仁殿的重要藏书。2013年,国家图书馆启动“天禄琳琅”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历时8年,精心修复了馆藏损毁严重的300余册“天禄琳琅”藏书。“天禄琳琅”藏书是清代宫廷珍藏图籍的精华与瑰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宫廷善本特藏。>>>详文

故宫大展“何以中国”

故宫大展“何以中国”

何尊(西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来源:文汇报)

  何尊、皿方罍、长信宫灯、金瓯永固杯……国宝聚集的重磅展览“何以中国”1月25日在故宫博物院亮相。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130余件/套,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古籍善本、印章等类别(受展厅环境限制,大部分纸质和丝织类文物为复制品),包括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声名远播的国宝重器。>>>详文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展览现场。 盛佳鹏 摄(来源:中新网)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8月29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8月30日至10月23日对观众开放。105件故宫藏精品文物和9件现当代艺术家作品,在午门展厅为观众带来关于书房的实体及其所体现的中国文人精神世界。展览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以及如何赋予“书房”这一意象以时代精神的问题。>>>详文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展览现场。(来源:中新网)

  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至10月9日。展览分为11个主题单元,包含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其中部分文物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 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10周年馆庆系列活动,以及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的重头项目,“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将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503件珍贵文物搬到了中国观众的面前。>>>详文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1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在国博举办。(摄影:虞鹰)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正在国博举办。此次展览是继“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之后,国博再次从馆藏精品中遴选出五十余件(套)明清肖像画佳作,旨在持续展示明清时期中国肖像画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展览由“王室·名臣”“名士·文会”“闺阁·女容”三个单元构成,所选画作题材涵盖王室、名臣、名士、文会、闺阁、女容等多个方面,对于画作功能意义的阐释系统、多元、深入。>>>进入策划

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

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

蔡侯青铜鼎(蔡昭侯时期)。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摄影:虞鹰)

  7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中韩日三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器类精品文物约50件(组),按照国别,展览分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韩国古代青铜文化”“日本古代青铜文化”三个单元,通过中、韩、日三国各具特色的古代青铜器,呈现了三个国家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礼仪文明与科技、艺术成就,阐释三国古代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人文底蕴,以及三国之间广泛密切的交流与互鉴。>>>策划一】【策划二】【策划三

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

“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

迄今所见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骆驼——金远洞巨副驼的骨架 余冠辰 摄(来源:中新网)

  今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国博考古同样走过百余年春秋。汇聚了炭化稻、青铜鼎、沉船出水外销瓷、历史上最大骆驼骨架等240余件考古出土代表性文物的“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7月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全方位展示国博考古的发展历程,时间跨度大,展品数量丰富。>>>详文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展出的二维面探测器X射线衍射仪。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来源:新华社)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8月10日开幕,全面展示国博百余年来文物保护成果。此次是国博首次举办全面展示文物保护成果的展览。展厅里,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修复工具,还有文物和仿制品,按“业界先声”“巧技天工”“斐然成章”“敏行致远”“观往知来”五个部分,系统梳理了国博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文保理念、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详文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1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现场。(摄影:虞鹰)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该展览分为“那一个脚印”“那一群人”“那一粒米”“那一缕炊烟”“那一抹红”“那一个时代”等六大主题章节,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包括最早的碳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展示了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反映中国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呈现上山文化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进入策划

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

“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

“梅澜芳华”展览现场。(来源:中新网)

  1月20日,“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在国博展出并对公众开放。展览分为“群英谱京韵”“梅秀出世家”“梅占百花魁”“梅馨缀玉轩”“梅香传万里”“梅骨傲风雪”“梅报万物春”“梅韵展新声”等8个单元,展出实物近400件(套),均是与梅兰芳艺术生活的相关珍贵文物、文献,此外还展出相关图片近600张。>>>详文

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

“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1

青铜虎瑩(西周)。(摄影制图:虞鹰)

  1月19日,为迎接壬寅虎年的到来,“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展览从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展示虎的历史、文化和与虎有关的节俗信仰,营造欢庆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围,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策划一】【策划二

“艺苑寻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特展

列支敦士登王室珍品

列支敦士登王室珍品。李志华 摄(来源:中新网)

  今年11月9日至明年2月20日期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与世界闻名的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联合举办“艺苑寻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特别展览。11月7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进行传媒预览活动,介绍展出的逾124件列支敦士登王室珍品。该展览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后推出的首个特别展览,也是其以欧洲艺术名作为主题的首个大型展览,展览突显了香港故宫的愿景和使命——促进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图为即将展出的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珍品。 >>>详文

五省十窑唐三彩产品联展

五省十窑唐三彩产品展

“唐三彩器用展”展出唐三彩。韩章云 摄(来源:中新网)

  8月27日,“唐三彩窑产品比较展”和“唐三彩器用展”在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幕。其中,“唐三彩窑产品比较展”是我国首次举办豫、冀、陕、晋、川五省十窑唐三彩产品联展。此次在郑州开展的“唐三彩窑产品比较展”,是国内首次汇聚上述五省十窑的唐三彩产品展,均为各个窑口三彩产品中的精粹。其中,面世较少的陕西东市窑、山西泽州窑、河北井陉窑唐三彩器物也在本次展览中呈现。>>>详文

辽博“和合中国”展

辽博“和合中国”展

10月8日,“和合中国”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韩宏 摄(来源:中新网)

  《北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明坤舆万国全图》等众多国宝级文物10月8日齐聚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展,以跨时空、跨地域、跨种类的方式诠释“和合”二字。作为辽宁省博物馆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展,此次展览展出“和合”文化有关文物、古籍400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在辽宁省首次展出的文物197件/组,外借文物121件/组(177单件)。这是在“和合”文化主题下,各类有关文物的首次聚集展出。>>>详文

“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现场。闵行区委宣传部供图(来源:中新网)

  9月26日,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与北京市圆明园、保利艺术博物馆共同携手打造的“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闵行区博物馆临展厅开展。该展览展出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等五件青铜兽首,以及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共40余件国宝级青铜重器。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2月18日。>>>详文

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

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

“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9月1日晚,“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河南郑州开展,人面鱼纹彩陶盆、红山文化玉猪龙、良渚纹玉琮、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国宝”集中亮相。本次展览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主线,通过中国百年来100处考古发现出土的代表性文物,集中展示中国考古百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详文

“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展

“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

展览展出文物天星观2号墓编钟。(来源:新华社) 

       5月18日,作为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主题展览的“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开幕,来自全国7个省(市)、15家文博机构的百余件(套)音乐文物集中亮相。展览展期3个月。通过展示先秦时期的重要音乐文物,从乐器之“和”到制度之“和”、观念之“和”,展现中国礼乐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详文】 

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开展。(来源:中新网)

  5月12日,“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位于福州的福建省博物院开展。本展览分为“巴蜀并辉、群雄竞华、多元一体、天下归一”四个部分,展示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光辉和璀璨成就。三星堆及金沙遗址文物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详文

“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

“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冯志军 摄(来源:中新网)

       汉代铜仓、魏晋武士佣……5月18日,“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亮相甘肃省博物馆。作为中国首次举办的“五凉文化展”,汇聚了中国7省区的青铜器、简牍、镇墓罐、画像砖、造像塔等237件(组)文物,用考古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掀开“五凉”神秘面纱,不少文物都是首次向公众展示。>>>详文】 

“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

“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来源:中新网)

  12月7日起,“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境内,是距今约5800年到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凌家滩文化与辽宁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本次展览展出各类文物194件,包括玉器、陶器、石器等,是对凌家滩文化面貌、凌家滩与其他史前文化互动交流的一次全景式展示。>>>详文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