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闽台文化融合发展场景 闽南话语言模型等多项成果在厦门发布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各地投资 > 福建      2023-10-08 14:46:25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杨月)厦门理工学院智能视听实验室团队近日对外发布“以中文为核心的多模态预训练闽南话语言模型”“闽台视频资料AI增强与编辑云平台”等多项科研成果。

  “以中文为核心的多模态预训练闽南话语言模型”采用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和大规模语料库训练,能够实现对闽南话的准确理解和生成。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林小勇教授表示,该模型在中文底层技术基础上,以闽南地区闽南话为基准音,融合台湾等多地方言发音,结合文本、语音、图像等多种模态输入,可以实现对不同形式的闽南话信息的处理和翻译。模型的发布,不仅为全球闽南话使用者的沟通交流提供有力支持,而且对维护我国语言文化多样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闽台视听资料AI超高清视频增强与编辑云平台”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视频资料的智能增强和编辑,用户可以轻松地对视频进行增强、剪辑、调色等操作,让视频更加清晰、鲜艳、逼真。课题组童同教授介绍,该平台还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和分辨率,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随着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下一步,平台还将应用于闽台文化融合发展的场景中,对珍贵的闽台历史影像资料进行融合和修复,并通过新媒体在两岸地区传播,深度挖掘两岸的历史文化共性,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以期对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团队成员、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黄婉彬副教授表示,闽南话使用群体达七千万人,使用区域覆盖闽台两岸、东南亚与海外广大的华人聚居地,闽南话“大模”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加强民间互动交流的重要载体。

  长期从事两岸工作的张铭清教授认为,“对于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福建的高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厦门理工学院在智能视听、两岸融合发展方面一直坚持先行先试,项目成果在全国首屈一指,难能可贵,值得祝贺。”社科文献出版社原社长谢寿光教授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评价该成果,“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中央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是‘天时’;厦门理工学院在福建厦门,拥有丰富的闽南话和闽台视听资源是‘地利’;团队成员既有人文社科也有自然科学的优秀科研人员,文理学科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乃‘人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熊德意认为,“两岸融合示范,语言沟通交流是首要问题,厦门理工学院此次推出的闽南话语言模型和AI增强与编辑云平台两个成果,犹如两岸融合示范区建设的新基建。”

  厦门理工学院智能视听实验室以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福建未来媒体智库和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未来媒体发展中心等省级平台为依托建设,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十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研究成果、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厦门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等。

  据了解,2022年,厦门理工学院智能视听实验室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合作推出了未来媒体(智能视听)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是由厦门理工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合作开发的知识服务与成果转化大数据平台,平台整合了国内外有关未来媒体研究的图书、专著、期刊、论文、报告、图像、音视频等文献资源与科研成果,重点研究未来媒体领域的知识挖掘与发现、知识关联与重组、知识应用与管理、知识体系构建研究、内容资源自动化加工、内容动态重组、阅读智能交互等。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