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我父亲在大陆走访多地后,最终被这里(福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招商引资政策所吸引。”追随父辈的足迹,“90后”台湾青年彭安源也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种茶600多亩。尤其最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颁布,更坚定了台胞扎根大陆发展的信心。有台青团队参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将台湾乡村建设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使千年古村落成为“打卡”热点。
福建三明市大田县有着上千年的种茶历史。彭安源的父亲1999年来到这里,带来软枝乌龙、金萱等台茶优良品种和台湾东方美人茶製茶工艺,并创办起大田第一家台资茶企。
在台商带动下,当地茶业快速发展。目前,大田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有涉茶人员10万人、茶企1300多家,年加工毛茶1.4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9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大田美人茶面积7万亩,年产美人茶4200吨,占全国美人茶产量70%以上,成为中国美人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2022年11月,三明市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源自台湾、一脉相承,大田美人茶续写两岸茶缘,为三明探索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作了生动的注脚。三明学院副教授安显楼认为,三明与台湾两地乡村在文化传承、资源禀赋、地理环境等方面极为相似,融合互通性好、产业互补性强。
便利措施坚定台胞信心
在三明市清流县赖坊镇姚家村,台商简文通打造的千亩樱花园已成为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见证和当地的一张烫金名片。今年2月,他种植的30万株樱花树竞相绽放,吸引游人约20万人次于深山之中邂逅粉色花海。
简文通在清流种樱花已逾10年,对于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他表示,意见中提出的“便利台胞在闽生活”字字情真意切,让他对今后在清流的发展更有信心。
台湾民宿客栈协会副会长蔡幸爵团队来到三明驻村已3年有余。2019年,他带领团队进驻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这是一个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落,村落周边分布着宋、元、明、清古窰址。
在小蕉村,蔡幸爵团队从设计、监工到产业发展,展开陪护式服务。如今,小蕉村已是当地著名的网红打卡点,成为“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
引入台湾乡村建设理念
近年来,三明引进多个台湾团队参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将台湾乡村建设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泰宁际溪村、三元巖前村和小蕉村、沙县俞邦村等一批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
三明也设立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交流中心,创办两岸大学生乡村建设实习营,促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实习营活动期间,来自台湾6所高校的41名台湾大学生与大陆4所高校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实习,共同参与三明乡村建设。
三明市台港澳办主任魏亚鹏表示,将以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深化对台乡镇对口交流合作,全方位吸引台湾乡镇村里、农林水利、青年乡建乡创团队等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全过程,努力建设台胞台企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第一家园。(据中新社)
来源:香港大公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