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福建:一张蓝图打开,为“两岸融合发展”持续加码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各地投资 > 福建      2023-12-06 08:42:49

  肩负“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和“加快发展壮大粤闽浙沿海城市群”重任,福建将倾全省之力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和打造又一国家级城市群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近日,国务院批复《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要求将《规划》作为福建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以及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认真组织实施。其中,两度提及“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也让各界对福建省高质量落实《规划》系列内容心生无限期待。

  《规划》落地为“两岸融合发展”持续加码

  《规划》的属性定位决定了在任意地区内实施的开发建设和发展需求都须遵循《规划》指引。实际上,这也让稍早前来自中央给福建的“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一封“鸡毛信”有了进一步提速推进实施的重要前提。

  今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其中不仅厦门、福州等城市被委以重任,还要求福建全域“出列”,探索示范区建设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漳州有着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承载着《意见》中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的重任。”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林伯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意见》从基础设施融通、两岸往来畅通、就学就业便通、资格认证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提出一系列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

  林伯彦介绍,闽台之间素有“五缘”之说,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两岸融合发展也符合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因此,具体落实必须根据福建全省的发展要求,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对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

  基于此,国务院在此次批复中也赋予福建落实《规划》更大的决心和动力,在提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要求的同时,更是在“提升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水平,高质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将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升到更高维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认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涉及范围广,政策含金量高,将推动福建探索更多应通尽通的路径模式。最为重要的是,依托福建全省空间和背靠大陆的广大腹地优势,将是两岸共同受益全新的发展路径。他强调,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首先要在经济上把福建建成海峡两岸共同市场,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其次要把福建建成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推进两岸社会文化融合;最后则是建构两岸同胞的命运共同体,共促长久持续发展。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出圈抢占“C位”

  如果说在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经济合作被放在优先级别,且要让福建全省具备“两岸共同市场”的定位优势,那么就要求福建找到撬动全省经济快速进阶发展的新引擎,与两岸融合发展形成“双擎”拉动效应。

  此次国务院批复提出“加快发展壮大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和“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与周边省份的城镇联动发展,协同共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两度重申了对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发展定位要求,无疑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正呼之欲出。

  据介绍,未来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自福建西南向东北方向连接粤东地区、厦漳泉地区、福州都市圈、浙南等地,自成体系,其中涉及的主要城市节点将串联起福州、厦门、泉州、汕头、温州等城市,在东南海域形成一条绵延数百公里的狭长城市带。

  可以预见,南接粤港澳大湾区,北连长三角城市群,且与中国台湾隔海相望的区位布局,将让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占尽“C位”优势。而要确保新的城市群发展见效,本区域内的增长极亦亟待激活。

  “每次从厦门出差去广州,都能感受到肉眼可见的发展落差。”在厦门投资两家农产品加工工厂的台商柳亚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因要拓展粤港澳和西南市场,正频繁往来商议在广西开设分厂事宜,很多需要协调的事项都要往返多地,但一直以来,福州和广东一些地方的发展虽然很好,但总是感到和主流大城市有些差距。”

  实际上,这些地区正是都市圈发展的辐射范围。批复也重申要“提升福州都市圈发展能级,强化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有观点认为,这将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内省会城市作用,形成福州和厦门“双内核”的新格局。此外,批复明确要求,粤闽浙沿海城市群要“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

  毕竟,在新一轮城镇化中,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都已成为新的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形空间承载主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推进、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建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作用也日益凸显。为协调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激活最大的区域协调发展动能,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引导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快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本报记者 童彤)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