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敦煌研究院汪万福:近80载炼成敦煌文保技术将与全球分享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信息      2023-02-26 12:05:54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冯志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的敦煌文保技术,如何更好地一展所长?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历时数十年国际合作“修炼”而成的成套敦煌文保技术,将率先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应用。

  图为2月17日,甘肃省兰州市,汪万福在敦煌艺术馆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莫高窟第194窟南方增长天王塑像复制过程。 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作为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和全球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敦煌研究院经过近8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和数十载国际合作,不仅让“病患缠身”的敦煌莫高窟“转危为安”,在文物保护过程中还总结出了针对不同文物的各种保护技术。

  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交汇融合了世界四大文明印记,但以民间营造为主体的千余年历程充满坎坷,伴随着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直至官方实施管理近80年来,才逐渐重现生机。

  “在莫高窟扫沙子”是几代扎根莫高窟的老人时常挂在嘴边的初识记忆,这也反映了彼时这处古老遗产不容乐观的保护现状。守护莫高窟逾30年的汪万福亦有类似刻骨铭心的经历。

  图为2月17日,甘肃省兰州市,汪万福在敦煌艺术馆复制窟内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莫高窟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 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清理积沙、加固崖体、修复壁画……”汪万福说,“先救命、后治病”是莫高窟被纳入官方保护后面临的燃眉之急。20世纪60年代,莫高窟保护迎来捷克斯洛伐克文保专家的现场授学,由此开启了敦煌文保技术的国际合作之路。

  此后数十年间,敦煌研究院与海外各类机构的交流合作不绝,比如与美国盖蒂基金会、盖蒂保护所长达30年的友好合作,已成为中国文化遗址领域国际合作典范。

  “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了不少问题。”汪万福说,敦煌莫高窟风沙灾害获得缓解,“云淡风轻”渐成常态;莫高窟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初具规模;完成289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窟和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

  汪万福说,敦煌研究院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机构以及国内4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探索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问题,培养了一大批在石窟、壁画、土遗址和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图为2月17日,甘肃省兰州市,汪万福在敦煌艺术馆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莫高窟开凿和整修崖面的过程。 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近年来,敦煌文保技术不仅承担了百余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抢救了大量濒危古遗址,还引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方向,瞄准国际文保领域前沿热点,与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意向,成套文保技术将在当地推广应用。

  “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让敦煌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汪万福表示,先后上线的中英文版本“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未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图像进行解析,可更好扩大和提高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新研究方向。(完)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