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3年3月文化关键词,包括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河南2022年五大考古新发现、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2022年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山西重要考古发现、山西垣曲金代墓葬考古、山西朔州东周时期后寨墓地考古、河南安阳约7800年前聚落遗址、“复活”宫廷演剧、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2023之江艺术季活动、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北京人艺经典大戏《天下第一楼》、新编历史话剧《屈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巡演、昆曲全本55出《牡丹亭》、两岸题材舞台剧《寻味》、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展演、“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灯影中国:广宇长宙中的生活与想象”特展、“宋人生活与二十四孝——砖雕展”、“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第十六届亚洲电影大奖、第27届香港国际影视展、黄婉秋、杨紫琼、孙毓敏、悬疑刑侦剧《他是谁》等入列。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与陶文。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新华社发)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月28日在北京揭晓,生动描绘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十大考古新发现按时代早晚排序分别是: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进入策划】
洛南夜塬遗址第三期石制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12日揭晓,洛南夜塬遗址、旬邑西头遗址、秦汉栎阳城遗址、西安三殿汉代古桥遗址、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靖边清平堡遗址等六个项目入选。>>>【详文】
洛阳孟津朱仓北朝墓平面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来源:中新网)
“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3月21日在郑州公布,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布局、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洛阳孟津朱仓北朝墓、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详文】
郑州商城遗址部分出土器物分布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3月8日召开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从多方面展示了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取得了诸多重大收获,尤其是围绕“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考古发现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涉及遗址种类多样,内涵丰富,再次用考古证明了中原文明一脉相承、没有间断的特征。>>>【详文】
临淄赵家遗址从西北向东南方向侧视图。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来源:中新网)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3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淄博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入围。该遗址距今1.32万年左右,是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陶器年代最早的遗址之一,也是东亚地区出土早期陶片数量最多的遗址。>>>【详文】
运城稷山东渠夏时期遗址的植物遗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山西省政府新闻办2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山西重要考古发现,其中运城稷山东渠夏时期遗址和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的发现,令学界对夏商文化价值产生了新认识。>>>【详文】
南壁莲花灯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月14日晚对外发布考古成果,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新城镇东峰山村发现金代墓葬,出土的买地券明确了墓葬时代为“明昌”年间,即金章宗第一个年号(公元1190年至1196年),为研究同期丧葬文化提供实物新证。>>>【详文】
后寨墓地出土的陶带耳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月9日对外公布东周时期后寨墓地考古发掘资料,考古人员在山西朔州发现321座东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陶器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原与北方文化的交融。大部分墓葬未出土任何随葬品,仅有68座墓葬的出土陶器可修复辨识。随葬器物主要以陶器和铜器为主,包括鼎、鬲、壶、罐、陶带耳罐以及铜镞、铜剑等。>>>【详文】
河南安阳八里庄遗址出土的红烧土墙体。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来源:新华社)
稳定的定居生活、发达的手工业、熟练的采集和渔猎……记者近日从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河南安阳八里庄发现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7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材料被不断还原。>>>【详文】
“梅花奖”得主、表演艺术家黎安(后)和国家一级演员余彬(前)现场表演了《长生殿·小宴》选段 杜洋 摄(来源:中新网)
3月13日,故宫博物院与上海昆剧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剧目复排等多角度、多层次合作方式来“复活”宫廷演剧。根据双方计划,上海昆剧团将推出从清宫戏藏本中精选的“月令承应戏”、经典名著之“三国”“水浒”“西游”系列,以及昆剧《金雀记》等。其中,“月令承应戏”又称节令承应戏。>>>【详文】
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康玉湛 摄(来源:中新网)
作为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开幕演出,由上海歌剧院全新创排的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3月20日晚在上音歌剧院首演。本届音乐节期间将举办42台主体演出项目,包括32台音乐演出和10台舞蹈演出。南京民族乐团《莫愁》、深圳交响乐团《中国故事音乐会》、上海音乐学院《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等多场主题创作演出将展现中国当代音乐艺术的蓬勃朝气。>>>【详文】
昆剧《十五贯》演出现场。主办方 供图(来源:中新网)
艺出东方,共享之江。近日,在浙江杭州开幕的2023之江艺术季活动分为精品展演、精品展览、群众文化活动和“文艺赋美”精品演出等四大版块,包含戏曲、话剧、舞蹈、交响乐、展览等形式在内的30余项文艺活动,这场文艺狂欢将持续3个月时间。昆剧《十五贯》是2023之江艺术季“重头戏”剧目之一,其在昆剧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详文】
淮剧《影的影》。上海淮剧团 供图(来源:中新网)
因故延期至今年举行的2022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3月11日在上海拉开帷幕。本次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共收到来自中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戏曲院团、艺术高校、民间团体、个人申报的展演剧目85部,最终有13部小剧场戏曲作品脱颖而出,涵盖京剧、昆剧、越剧、淮剧、汉剧、藏戏等11个剧种,在题材改编、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先锋探索。>>>【详文】
杂技剧《铁道英雄》正在演出中。梁犇 摄(来源:中新网)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3月16日晚在泉城济南开幕。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期间,将在济南、济宁、德州等地举办优秀杂技剧(节)目展演、专家研讨会、下基层演出等一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8部杂技剧、50个杂技(魔术)节目持续演出至3月28日。>>>【详文】
北京人艺经典大戏《天下第一楼》剧照。李春光 摄(来源:中新网)
今年北京人艺以经典开年,连续上演几部大戏之后,又一京味儿经典大戏《天下第一楼》于日前接力开门迎客。“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这充满智慧哲理,道尽人生况味的台词留给观众无穷回味。>>>【详文】
3月14日,话剧《屈原》首演场景。肖艺九 摄(来源:新华网)
“虽命运悲惨,然内心要高洁,品行不可低下……”新编历史话剧《屈原》3月14日晚在武汉首演。该剧以“无场次”编导方式,以人物心理活动为主要线索,讲述了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人生历程。该剧武汉首演后,还将赴北京参加“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适时到屈原故里宜昌展演,并赴港澳及海外演出。>>>【详文】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部分主创座谈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来源:中新网)
3月15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2023中国东方艺术季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120场巡演在京启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实现了文物活用和把美术作品搬上舞台的跨界融合,自2021年首演以来,演出近240场。>>>【详文】
全本55出《牡丹亭》剧照。上海昆剧团供图(来源:中新网)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作为文旅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晋京展演剧目,上海昆剧团重磅推出的昆曲巅峰之作全本55出《牡丹亭》于3月8日至10日以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在中央歌剧院倾情上演,呈现汤翁原著精髓,复原昆曲风流雅韵。>>>【详文】
舞台剧《寻味》剧照。(来源:中新网)
两岸题材舞台剧《寻味》在京进行首轮演出。精巧的场景、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的故事为观众献上了一曲岁月之歌,个人命运的沉浮与一幅幅悲欢离合的群像在舞台上缓缓展开。>>>【详文】
非遗花馍“孔雀开屏”。任丽娜 摄(来源:中新网)
3月16日,“霍州杯”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展演在山西省霍州市开幕。来自山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的150余件代表性特色花馍作品参加了展演活动。>>>【详文】
观众拍摄“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展品。(来源:新华网)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3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这是截至目前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展览从古代犍陀罗文明发展的角度分为三个单元,选取了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共203件(套),其中巴方文物173件(套),为观众展示犍陀罗文化的艺术魅力及其影响。>>>【详文】
展览现场。上海大学供图(来源:中新网)
3月16日,“灯影中国:广宇长宙中的生活与想象”特展开幕仪式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陕西、河北、湖北、四川、甘肃……本次特展以时空为经纬,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件皮影,令观众足不出“沪”便能欣赏到不同地域特色和艺术流派,风格迥异又精彩纷呈的皮影艺术。>>>【详文】
“宋人生活与二十四孝——砖雕展”在郑州展出。张丽娜 摄(来源:中新网)
3月1日,“宋人生活与二十四孝——砖雕展”在河南郑州开展。展览精选宋代砖雕百余件(套),呈现出宋人的日常生活、娱乐活动以及孝道追求,系统展示宋人的世俗生活面貌以及精神世界。砖雕是以砖作为雕刻对象的一种雕饰。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秦砖、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宋代砖雕多成为佛塔表面及墓室壁面的装饰品。>>>【详文】
“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启幕。郭黛晶 摄(来源:中新网)
3月5日,“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启幕。该展以“‘铲释’江河文明·鼎立天地之中”为主题,集中展示中原地区和江淮流域考古出土的夏商周时期110件(套)精美文物,向世人讲述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灿烂成就。>>>【详文】
学生们在开幕式上诵读经典。梁照曾 摄(来源:中新网)
3月6日上午,由河南省周口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淮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开幕。作为“太昊陵朝祖会”活动之一,本届书展主题为“千年古庙会 文化新气象”。>>>【详文】
梁朝伟与刘嘉玲合照。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来源:中新网)
第十六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3月12日晚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香港演员梁朝伟凭借电影《风再起时》勇夺“最佳男主角”。据悉,本届亚洲电影大奖共有30部作品入围,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当晚颁奖典礼现场,21个奖项获奖名单逐一揭晓,并进行颁奖。>>>【详文】
《三体》等多元内地佳作亮相香港国际影视展。剧方供图(来源:中新网)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举办的第27届香港国际影视展3月13日至1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展览是2019年后首次以线下形式进行,共吸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逾700家展商参展,展示大量最新电影、电视剧和动画作品。>>>【详文】
电影《刘三姐》视频截图(来源:中新网)
3月4日凌晨,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因病逝世,享年80岁。因出演电影《刘三姐》深入人心,她成为了几代人记忆中的“刘三姐”。黄婉秋祖籍广东梅县,1943年生于广西桂林市,13岁考入桂林市桂剧团,从此踏上艺术演艺生涯。其代表作品还有电影《春兰秋菊》《长城大决战》等,曾荣获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详文】
杨紫琼凭借《瞬息全宇宙》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华裔演员。(来源:中新网)
当地时间3月12日,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在美国举行。颁奖礼上星光璀璨,备受瞩目的最佳女主角由60岁的杨紫琼摘得,她也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华裔演员。曾经受限于“打女”形象的杨紫琼,用一部《瞬息全宇宙》宣告,她也可以是细腻的,富有情感的,甚至是搞笑的。等待了40年,杨紫琼终于等到了伊芙琳·王,开启了自己的全盛期。>>>【详文】
孙毓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3月28日18时57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孙毓敏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3岁。从艺70余年,孙毓敏为观众献上了《荀灌娘》《红娘》《勘玉钏》等经典剧目,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其优美悦耳的唱腔、俏丽妩媚的扮相和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详文】
悬疑刑侦剧《他是谁》剧照(来源:北青网)
悬疑刑侦剧《他是谁》在刑侦母题之外叠加悬疑元素,剧集在营造更沉浸式悬疑氛围的同时,也通过更加真实的警察形象和充满烟火气叙事视角呈现故事,将零碎的案件线索融合,层层铺展案件细节,在事实推理中带领观众一路抽丝剥茧揭秘案件真相。>>>【详文】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