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歼-15、歼-16首飞李国恩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08-20 21:09:40

微信图片_20230421134729

  航空发展史上,飞机性能记录和重大技术突破几乎都由试飞员首先完成。任何一个国家,想建立强大的航空工业,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试飞员队伍。自1952年中国空军的第一支试飞部队成立至今,我国每一种新机型的诞生,都凝聚着一代试飞人的心血,他们用热血、青春乃至生命推动着新中国航空武器装备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英雄群体值得我们细细溯源,从头讲述,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展示在聚光灯下,进入大众视野,被知晓、被铭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

  李国恩说:试飞员这个职业,危险性是一定有的。但能把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结合,一定是个好职业!当一架架战机从你手上托起,尤其是在部队能够执行任务的时候,内心的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此生选择试飞,终生无悔!

5次担任首席试飞员

一顿晚餐、一次拥抱……歼15首飞让他终身难忘

image002

2009年8月31日,歼-15飞机在沈阳首飞。图源: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对于试飞员来说,在试飞生涯中能有一次担当首席试飞员机会就十分难得,而李国恩在他近2300小时的飞行生涯中,曾先后担任5种机型首席试飞员和首席指挥员,包括了歼-15、歼-16两种第三代新型战机,填补了我国多种机型的空白,为实现中国海空军装备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其中,国产歼-15舰载机的首次试飞,最让李国恩终身难忘。2009年8月31日上午10时46分,随着塔台一声令下,李国恩驾驶战机昂首升空。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紧随着空中的战机。转眼间,战机呼啸而至,从人们头顶呼啸而过,紧接着一个垂直跃升,直冲云霄。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战机又来了一个小半径盘旋和S机动,宛如轻盈的舞者......最后一个动作是空中应急放油,在蓝天上划出一条银色的线条。在空中飞行13分钟后,战机平稳地落在了跑道上,安全着陆,轮胎与地面擦出3股白烟。刹停后,放下拦阻钩并进行机翼折叠,整个飞行过程各系统和发动机工作正常,飞机状态良好。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正是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有了自己的舰载机!歼15飞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涉及重大技术关键点多,设计难度极大,是一项开疆拓域、由陆地走向海洋的伟大工程。陆基首飞成功意味着我国这一新型机种从空白跨入全新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现在一片欢腾中,鲜少有人知道,就在首飞前一晚,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请李国恩吃了一顿晚餐。这是历史上在执行首飞任务时从未有过的,反过来讲,亦意味着此次试飞所隐含着的风险。那晚的晚餐让李国恩终生难忘,更让他感到这次试飞的不同寻常,但他什么也没说,在第二天毅然登上战机。这次飞行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沈飞集团公司和航空工业沈阳所辛苦耕耘12年的创新成果,更关系到国家航母事业的发展进程,李国恩说: “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想到国家投入的大量精力、财力、人员,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真的有那么一个不太幸运的事临到我头上,也认为自己是值得的!” 李国恩一从飞机上下来,歼-15舰载机研发总指挥罗阳就上前紧紧拥抱住了他。喜极而泣的泪水,从两个男子汉眼眶中奔涌而出。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李国恩都忘不了罗阳那次激情如火的拥抱......

起飞空停,超载迫降

他说:试飞员面对危险第一反应都是保住飞机

  结束了一天的试飞任务,李国恩和战友们脚踏着战鹰着陆的跑道,充满自信和惬意。(谭超 摄)图源:中国军网

  试飞事业是一个充满危险与挑战的职业。每一次新机试飞风险科目,几秒钟之间就是一场生死考验。在李国恩20多年的试飞生涯中,飞过的飞机不下30种,先后经历单发空中停车、双发空中停车等重大险情,直面险情处理突发情况已是常态。李国恩说:“试飞员屁股底下的新机,是几代人的心血,国家上亿元的财产。一旦掉下来,损失的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国防工业的成果,失去的很可能是一代飞机,试飞员面对危险第一反应都是要保住飞机。”

  2006年3月,西北空军某试验基地。当李国恩驾某新型战机准备拉杆升空时,右发动机发生故障,加力未接通,飞机刚离地就出现10-15度的右侧偏。李国恩迅即进行杆舵一致修正,同时保持飞机小角度上升。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飞机爬升到80米左右高度时,突然“嘭”的一声爆响,飞机右发动机停车!

  在起飞阶段遭遇发动机停车,是最难处置的空中特殊情况之一。尽管之前李国恩也成功地处置过多次空中停车之类的特情,但在起飞过程中遭遇这种险情还是第一次。更为糟糕的是,他现在是处于高原机场,空气密度小,发动机动力较之平原机场会有相当程度的迟滞,此时哪怕任何一丝丝的操作不当或不及时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危急时刻,李国恩非常镇静,下意识间双手已经按照情况应该处理的方案配合着大脑做出相应的反应,一个接一个毫无误差的高难度操作“如有神助。” 做为一名资深试飞员,他知道在空中每多停一秒,不可预测的潜在危险就会增加不知多少倍,但这款新型的重点型号飞机,机上挂载了我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全的验证机,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台。为了保住飞机,他把飞机飞到3000米高度后,避开工厂和一片居民区,在山区无人地带投掉了副油箱后,冒着巨大的风险,驾驶飞机完成了超载着陆——李国恩不仅保住了新型的科研飞机和新型发动机,而且还保住了全部飞行试验数据,为后续的研制和改进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依据和参考价值。

  试飞员是用生命在保卫着战机、保卫着试飞数据、保卫着航空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李国恩驾驶着这架故障机,前后飞行时间长达55分钟。就在飞机接地的那一刻,右发附件全线告警,发动机转数及温度全部归零!哪怕再晚上几秒,一切都将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当他推开座舱盖时,右侧发动机的喷嘴赫然有明亮的火光在闪烁,飞机已经着火……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说:试飞员不能用自己的飞行能力掩盖设计缺陷

  又一架新型战机完成试飞,李国恩庄重地在试飞合格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谭超摄) 图源:中国军网

  在李国恩看来,战机不仅是设计出来的,战机也是飞出来的。试飞员要在试飞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未来的装备更完善。他说:“对于试飞员最大的褒奖,是一生飞行平安。但如果说一个试飞员上去,每一次飞行都没有问题或者说都发现不了问题,我认为这个试飞员就没有尽到责任。”

  每当遇到险重的任务,李国恩都是争取第一个去飞。科研试飞大多是对航空领域的前沿技术、新型飞机的某些边界、极限、可靠性等未知领域进行实验和验证,试飞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而飞机火控系统的科研试飞,更是险中之险。某次,李国恩执行我国某新型导弹发射验证试飞,在空中模拟实验时,他先后发现了构成发射条件的设置不合理,以及火控系统计算机软件设计有缺陷等问题。尽管以他的技术条件可以达到试飞验证的要求,但如果按这样的数据标准定型,将会加大飞行员操作的难度,不利于在实战中应用。

  面对着科研院所的权威和专家,承受着科研进度的巨大压力,李国恩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责任感,坚定地提出了自己看法和建议:一方面是改进构成导弹发射诸条件设置,以利于实战和便于飞行员训练掌握;另一方面是改进火控系统软件设置,从而使锁定目标更加迅捷和稳定。他说:“试飞员不是飞行员,试飞员是要通过飞行细节去感受飞机的真实反应,并找出飞机的设计缺陷,而不是通过飞行技术去弥补飞机设计缺陷。”

  最终,他提出的建议被专家和科研人员采纳,经过攻关后对有关设置进行了系列改进,从而让这种火控系统更加符合实战的要求。进入实弹试验阶段,导弹首次发射就直接命中目标,不仅验证了设计,而且还大大加快了研制的进度。随后,李国恩又相继完成了不同飞行状态条件下的发射,均首发命中目标。我国新型导弹研制由此迈入了新阶段。

让试飞员成为设计的关键一环

推动“飞行品质及人机功效联合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image005

  李国恩(右三)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国产某新型飞机改进计划(6月21日)。(郭超英 摄)图源:新华社

  在一般人的心中,高风险的试飞课目就是试飞的全部。但李国恩一直认为,试飞员也是科研工作者,是现代飞机设计的关键一环。现代战争对飞机高性能、多功能、多任务和优异的人机工效的需求特点,要求试飞员必须要融入飞机设计及研制的全过程,试飞员凭借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专业眼光,参与设计、试验、评估,能够让飞机的设计和使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2009年7月28日,在李国恩的大力推动下,试飞大队率先与中航工业沈阳所联合成立了“飞行品质与人机工效研究中心”,在国内首创试飞员直接参与人机工效研究实验。自此之后,在新型飞机设计过程中,试飞员们都要登上模拟台,通过模拟飞行感受,品评问题,并及时反馈到有关设计部门,及时调整设计思路方案。

  “飞机设计编程完成后直接输入这个模拟试验台,试飞员模拟飞行后能直接发现问题,对于优化飞机飞行品质,完善人机工效相关技术作用非常大。”李国恩说。一次,我国某新型战机座舱设计及程序编写完成后,数据被送到品模中心,由李国恩上模拟台进行试验操作。“飞机”启动、滑跑……方向控制与实际正好相反,几次验证都是同样问题。“试飞”结束后,李国恩马上向设计人员做了反馈。编程设计人员惊出一身冷汗,拉着他的手说,多亏了这一模拟平台,如果这些设计直接搬进飞机,后果不堪设想……

  试飞员通过模拟平台,开始更深地参与飞机设计全过程。事实证明,新一代研究型试飞员的高素质和多任务属性,在飞机研制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使飞机设计更合理、更人性化、更便于操作,还可以尽早修正或弥补飞机设计缺陷,从整体上缩短飞机研制的周期。特别是在多种新型飞机的研发阶段,试飞员能够参与其中,及时准确判明问题、提出建议、改进设计,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节约了研制成本,为加强空、海军装备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探索在科研的高端和前沿

他说:中国的试飞员队伍已经可与西方强国比肩

重型多用途战机歼-16首次亮相中国航展。(余红春 摄) 新华社发

  2022年是空军试飞部队成立70周年,李国恩作为歼-16的首飞试飞员,出席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的记者见面会并接受采访。他说:“中国试飞员队伍成长已经实现了体系化、系统化、规模化。可以负责任地说,今天中国的试飞员队伍已经可以与西方强国比肩。”

  走上试飞之路25年,李国恩既是这条成长路上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亦在不懈的奋斗和担当中成为了一名带路人。犹记得1997年,李国恩作为所在部队唯一被选中的飞行员走进试飞部队——当时,为了加速实现空军装备跨越式发展,空军从全空军选拔一批飞行技术尖子充实到试飞部队。试飞部队一切都是新的,机种是新的、机型是新的、技术是新的……为了尽快适应试飞部队的工作,他付出了常人数倍的努力,钻研飞行技术到了痴迷的程度。

  1998年5月,李国恩作为新一代战机的第一批试飞员,被选派到俄罗斯某飞行学院进行苏-27飞机飞行改装。从来也没有接触过俄语的他,为了掌握俄语专业术语,在出国前的封闭训练期间每时每刻都在背单词,手心、手背、床头上都写满了俄语词汇……而当来到俄罗斯,李国恩第一次飞苏-27就遭遇复杂气象,俄罗斯教官却完全放手,让他独立操作,意图摸摸中国试飞员的底。中国试飞员行不行?李国恩以实际行动来回答!他严格按仪表和飞行手册操控飞机,按计划完成全部飞行动作后,做了一个漂亮的穿云,在大雨中平稳着陆在机场。教官心悦诚服伸出大拇指,连连说着“哈啦少!哈啦少!”

  2010年11月15日,李国恩领奖现场。(谭超 摄图源:中国军网

  从一个只飞两种成熟机型的优秀飞行员,到如今飞过不下30种飞机的特级飞行员;从一名试飞部队的新兵,到担任空军某试飞大队大队长……在充满传奇色彩的试飞生涯中,李国恩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四次,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四次,摘得第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得到了国家、部队和行业的认可。但比起这些个人荣誉,助力试飞部队构建独立科学的试飞体系,看到中国空军试飞员队伍在几十年间从微弱到强大到现在可以与西方强国比肩,新时期的中国试飞员能够以更宽的眼界,更高的标准,更新的起点,在科研的高端和前沿进行探索,才是李国恩最引以为傲的事。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视军事、中国军网、解放军报等媒体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