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给予”
■向贤彪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本已考取清华,七七事变后毅然投笔从戎,在1941年成都空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林徽因含悲写下了这首《哭三弟恒》长诗,今日读来,依然让人感慨万分。
懂得“时代的要求”,并义无反顾地给予,并不容易。当年,教育家晏阳初有一番深刻评论:“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正像孙中山先生所痛斥的,“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因之加重。
“积尸草木深,天地日血流”,日寇的野蛮入侵和凌辱,令中华大地山河喋血、生灵涂炭。人们深切地懂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日本全面侵华这个中国“近现代灾难史的谷底”,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扛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对“时代的要求”坚决回应。无论是万千民众毁家纾难、支援前线,还是仁人志士发起成立各种救亡组织,英雄的中华儿女到处彰显着对国家存亡和民族大义的担当,“简单的给予”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
“简单的给予”,是“且拿我们的热血去”。“没有足够的兵器,且拿我们的鲜血去/没有热情的安慰,且拿我们的热血去/热血,是我们唯一的剩余/自由的大地是该用血来灌溉的……”没有枪炮,就用大刀;没有粮食,就吃草根;没有必胜把握,照样敢于亮剑;没能等到黎明,照样无怨无悔。“狼牙山五壮士”弹尽路绝、宁死不屈英勇跳崖,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高呼“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后投江殉国……有这样的血性担当,有这样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注定不会任人宰割、任人欺凌。
“简单的给予”,是“多出点劳力也是抗战”。“打鬼子的方法有多种,在后方生产也是一样……年老的年少的在后方,多出点劳力也是抗战。”朴实的歌词中,展示出一幅人民战争的壮丽画卷。在抗日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冲锋一线炸碉堡、攻炮楼的抗日勇士,也有万万千千造枪弹、挖地道、做军鞋、搞生产的支前模范。在陕甘宁边区,涌现出一大批劳模,他们还被细分为种地模范、纺织模范、放羊模范、拾粪模范……正是前方与后方的密切配合,“抗战”与“也是抗战”的交相辉映,才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简单的给予”,是“给八路军做事是本分”。戎冠秀,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女人,在抗战中,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过多少伤员,像慈母一样护理过多少伤员,多少伤员喊过她娘,她自己也数不清;邓玉芬,京郊密云县的一位农家妇女,相继将丈夫和5个儿子送上抗日前线,先后战死沙场。还有更多的“子弟兵母亲”“拥军妈妈”,用牺牲自己亲人的义举掩护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乳汁救护伤员、哺育八路军的后代。请听听一位“太行奶娘”的心声吧:“没有国哪有家,人家八路军抛舍家业,钻在这穷山沟里打鬼子为了甚?还不是为了保家卫国。给八路军做点事,是咱的本分啊!”我们有这样的靠山,敌人怎能不失败?
抗战期间,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问杨虎城:“中国有强大的实力抗击日本吗?”将军回答:“我们的力量就在于我们懂得我们必须抗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血雨腥风年代,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意志。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最大的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每个人都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传承家国天下、命运一体的爱国情怀,以“简单的给予”的实际行动,尽好我们的职责,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