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两会声音 | 谈经济、聊民生、话两岸……专家学者热议“两会”热点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4-03-11 17:10:26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华夏经纬网综合媒体报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与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听民意、汇民智、建真言、献良策,就经济、民生、科技等热点话题分享真知灼见。

中国经济展现破浪前行的力量和底气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经济再次成为众所瞩目的话题。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展现出继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完成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力量和底气。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这与去年制定的增长目标持平。分析人士指出,这体现了国家在政策预期管理端保持稳定性、一致性和持续性,是对于中国未来发展从“有信心”到“有把握”的基本判断,释放出对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更为积极的预期信号。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黎安表示,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符合大家的预期。

“虽然挑战不少,但是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中央已经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组合,所以我对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是充满信心的。”周黎安说。

2月18日,游客在2024年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上消费、游玩。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2月18日,游客在2024年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上消费、游玩。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稳健。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同时具有可持续性,保持可持续的稳定增长,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为了保持经济稳增长,实施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比如从财政政策来看,减税、降费、增发国债以及地方政府债等。”庄毓敏说,近年来,为了提高宏观政策效果,还开展了宏观经济政策协同性和一致性的评估,保证各项政策能协同精准和有效。>>详细

中国高水平科技发展“卡不住”


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指出,中国对于今年科技工作的部署,既与此前的目标、路径充分衔接,又因应形势、有的放矢,指明破局方向和重点。

1月31日,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科研人员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调试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1月31日,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科研人员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调试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说,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要求为牵引,从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战略力量、基础设施、企业主体、基础制度、成果转化等方方面面持续发力,此举“有利于稳预期、固根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张旭认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各方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方能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等战役中“形成攻坚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说,通过系统部署、划出重点,有助于凝聚共识、集聚力量,增强科技工作者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将进一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详细

完善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政策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韩鲁佳受访时表示,农业机械装备是科技强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韩鲁佳。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韩鲁佳。受访者供图

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的《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对于加快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进度,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韩鲁佳指出,尽管现有的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老旧机械的淘汰和更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农业机械报废缺乏强制性要求、报废补贴额度偏低以及申办手续繁琐等。

针对这些问题,韩鲁佳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她呼吁制定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强制报废标准,提高报废补贴标准,简化申办程序并加强监督,确保补贴资金的有效使用。同时,她还建议建立报废补贴和新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联动机制,以进一步鼓励农民更新换代农机装备。

在谈及高端农机装备“国货国用”时,韩鲁佳教授认为,尽管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高端产品上仍面临供给不足的挑战。她建议,政府应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实施高端农机装备重大攻关工程,保障“国货”的有效供给。同时,还应营造良好的应用生态,通过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健全容错机制等措施,促进“国货”的批量应用。>>详细

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就业优先政策如何落实落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专家针对就业问题建言献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开拓青年就业创业新领域、寻找提升青年就业效能新途径。

2月19日,求职者在陕西省渭南市2024年春风行动暨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了解企业招聘情况。新华社发(崔正博摄)

2月19日,求职者在陕西省渭南市2024年春风行动暨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了解企业招聘情况。新华社发(崔正博摄)

近年来,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新行业新岗位。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已成为我国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实融合的深化,以及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新产业、新模式、新职业为青年群体规模化就业提供了新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表示,直播电商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催生了互联网营销师、主播、助播、操盘手、短视频切片师等30余种新职业,进一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中的新增职位。这种模式推动多元化职业发展,为就业增长做出了积极和可持续的贡献,数字平台也成为当前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事业新平台。>>详细

推动中国中西部高等教育“雄起”


无论高校数量、专任教师队伍还是在校生数量,中西部高等教育已是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人才资源、经费投入、科技创新等短板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院士专家为中西部高等教育实力如何“雄起”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告诉记者,自己在1年多的工作中真切感受到河南已形成“尊才、惜才、爱才”的“气候”,同时也注意到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且面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困境。

“受区位因素制约,这在外部客观条件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特殊政策的‘强激励’,才能较快优化人才引育工作环境,打破人才困境。”李蓬说。

谈及人才培养,李蓬建议提高本科生推免比例,增加博士生招生指标,扩大培养规模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部省合建高校院士等人才评选的支持力度。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答记者问。记者 蒋启明 摄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答记者问。记者 蒋启明 摄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爱雪看来,中西部地域辽阔,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不尽相同。她建议将教育资源适度向内蒙古等薄弱地区倾斜,扩大对教育领域的有效投资,着力改善高校办学条件,为高等教育分层次均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尤其是加大对高水平人才培养院校的扶持力度,使办学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潮流。

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尧德中建议“设立国家西部人才基金”,通过资金支持可以提高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承担的科研项目、创新平台、人才计划的资助力度。

多位院士认为,要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离不开“筑巢引凤”,其中重要一举就是搭建高质量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提出,在西部地区高校中围绕空间材料科学、装备轻量化等优势方向加快布局和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汇聚研究队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详细

两岸融合发展将更加“可感”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两岸融合发展是代表委员讨论的热词。各界观察认为,大陆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发展成果惠及两岸同胞,且更加“可感”。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受访表示,两岸融合发展是夯实国家统一基础的重要措施,继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铸牢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

他说,台海和平稳定对区域乃至全球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深化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可增强两岸经济联系和人民情感,能为两岸企业和民众提供更多机会与福祉。“这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求和平,而是往最好处努力,争取以最佳方案实现国家统一。”

2023年12月29日,第二届中国茶叶交易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启幕。本届茶交会专设“台湾精品展区”,来自台湾地区的企业、商会代表为来宾带来地道“台湾味”。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2023年12月29日,第二届中国茶叶交易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启幕。本届茶交会专设“台湾精品展区”,来自台湾地区的企业、商会代表为来宾带来地道“台湾味”。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福建“22条”实施意见、十项出入境政策措施等相继推出、实施,注重推动闽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多领域融合发展。随着惠台政策措施的陆续落地,两岸融合发展越来越具象、可感。

“大陆将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加实质性、深层次的融合发展转变。”朱松岭认为,这不仅能增进两岸经济和技术合作,还能促进人文交流和情感融合。可以预见,大陆将在科技、农业、人文、青年等领域,推出更多更可行的两岸合作项目和政策措施。>>详细


综合自中新网、新华网、人民网等


责任编辑:徐亚旻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