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老战士周直讲述亲历七七事变——
“忘不了那一晚的炮声”
■周勇兵 崔天宇
7月1日,在山东省军区青岛第九离职干部休养所荣誉室,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正在举行。干休所邀请该所已故离休干部王忠的遗孀、98岁的八路军老战士周直为大家讲述自己的抗战故事。提起抗日战争,她首先讲起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7月7日夜里,日军进攻卢沟桥。第二天凌晨,轰隆隆的炮声响个不停,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周直穿着一件格子衬衣,一头银发梳得整整齐齐,说话带着明显的京腔。
周直原名何乐雅,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从小在北京长大。她的父亲何擎一是梁启超的学生,哥哥何士通是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
“日本鬼子打进来了,中国人就成了亡国奴了!”周直反复念叨这句话,至今忘不了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我家住在宣武门附近,时常看到护城河里有被日寇杀害的人。”
日伪统治时期,周直家成了党组织的秘密活动据点。有时开会,何士通等人以打麻将为掩护,周直则在门口放哨,看到有人来便赶紧回屋报信。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她见证了党的地下斗争。
“当时北平已经沦陷了,您是怎么加入八路军的?”干休所文职人员刘晓庆问道。
“那时老百姓都说,国民党的兵好多都是抓壮丁来的,和日本人没怎么打就跑了,八路军才是真正打鬼子的!所以我一直想参加八路军。”1945年7月,正读高二的周直在哥哥的介绍下,从学校偷偷跑到晋察冀边区参军,被编入冀中军区一分区战线剧社,同年入党。
“离家前,我给家人留下一封信。信里有句话我现在还记得:‘我要到有希望的地方去。’我觉得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才是抗日的希望。”说到这里,周直眼里泛着异样的神采。
“剧社里有好些个能编词编曲的,他们编好了就交给我们唱,战士们可爱听了。”讲到这里,周直开心地笑起来。打仗时,周直在前线卫生所照护伤员,进行信息登记;部队休整时,她就给战士们唱歌鼓气。
“您能给我们唱唱当年的歌曲吗?”干休所二级上士任世盟提出请求。
周直停顿了几秒,随后婉转的歌声回荡在荣誉室内:“八路好,八路强,八路军打仗为哪桩?八路军,八路军打仗为老乡……”
八路军指战员的英勇无畏深深感染着周直。“我们的战士很坚强啊,没有麻药,就忍着剧痛让医生直接取子弹。这也让我们更加努力工作,为他们多做点事。”周直说。
和平来之不易,幸福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后,周直转业投身学前教育事业,成为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第一任校长。离休后,她也一直心系国防,每年都会向部队官兵、学校师生讲述抗战故事,让大家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