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们会永远记得您”
■沈树敏
我1932年出生,今年93岁。我5岁那年,父亲沈忠明在七七事变中牺牲。
父亲是安徽淮北人,1906年出生。他小时候家里日子还算宽裕,有机会上学读书。长大后,他在家乡教书,娶妻生子。
然而,日军铁蹄践踏中国大地,彻底打破一家人的平静生活。1933年,父亲带着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毅然离家,参加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母亲曾和我说起父亲离家时的情景。那天,蒙蒙细雨下个不停,父亲沿着村边窄窄的山道往前走,他要翻过两个山头才能走出村子。母亲牵着我的手,看着父亲的身影渐行渐远。爬上半山腰时,父亲突然转身,挥了挥手,再次向我们告别。谁能想到,那竟是我们与父亲的永别。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失败后,父亲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9军任排长。后来,经同乡周树一介绍,父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当时,父亲驻防在永定河东岸的回龙庙。战斗打响后,他坚守阵地、奋起反击,最终英勇牺牲。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父亲是已知的七七事变中牺牲的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父亲牺牲后,家里失去了顶梁柱。母亲一人拉扯着我和弟弟,生活异常艰难。夜深人静时,母亲常常抱着父亲的衣物默默流泪,我也忍不住跟着哭。母亲告诉我和弟弟:“你们要记着,爸爸是为了保卫国家牺牲的。”
1983年,民政部为父亲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那张革命烈士证明书,我们全家一直珍藏着。2023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来到家里,希望能收藏父亲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我有些不舍,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父亲的故事,铭记那段历史,还是决定捐出去。
今年初,安徽省淮北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联合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开展“为烈士画像赠后人”活动。志愿者依据我的样貌,为父亲绘制了肖像。看到画像里父亲年轻的模样,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不禁摩挲着画像说:“爸,我们会永远记得您。”
如今,乡亲们都知道父亲的故事,村子也发展得越来越好。我想,父亲在天之灵会感到欣慰的。
(李宝整理)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