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人民,比山靠得住”
■苏新波
“值当前国难家仇青黄不接之际,一律不准上山采摘树叶与民争食。违令者按违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处置。” 这道“不得与民争食”的训令,是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发的,严令所属各部队、各机关、各厂、伙食单位遵照执行。
当时,由于日寇疯狂封锁扫荡,加之晋察冀根据地发生数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军民生产生活极为艰难,树叶成为充饥的主要口粮。为此,聂荣臻同志签发了一道“树叶训令”,并写成布告,张贴在每一个驻有八路军的村庄,命令全区所有部队,将村庄周围15里以内的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部队到远离村庄的地方采摘树叶充饥。
“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老百姓看后既震惊又感动,他们祖祖辈辈哪里听说过这样爱护老百姓的军队。这种军民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既与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高举抗日大旗、团结全民抗日有关,也与全体党员和战士严守群众纪律密切相关。
对此,聂荣臻同志总结道:“依靠人民,比山靠得住。”他还深情回忆,“在抗日战争中,尽管我们处在敌人的封锁包围中,我们的司令部距敌人不过几十华里,有许多战火纷飞的场面,但是,我们却有一种安全感,在群众的海洋里,安全得很啊”“走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都给我们烧开水、指路,照顾得十分周到”。
“八路军英勇抗击侵略者保护了人民,人民同样尽心尽力地保护我们。”军队守纪爱民,民众拥军助军,这样生动的故事在各根据地层出不穷、蔚然成风。
有一年春节前,新四军某部突然奉命转移。当时淮北地区穷,老百姓过年才能吃点好的。官兵们考虑到,如果在老乡家过年,他们肯定会拿自己平时难得吃到的水饺、白面馒头、猪羊肉来待客,于是在村外露宿3天。群众知道实情后,无不感动得流泪。
抗战时期,日军频繁轰炸抗日根据地。有一次,日军炮弹毁坏了河北肃宁大曹村的一盘石磨。师长贺龙立即找来几个战士把石磨修好,并强调:乡亲们每天都要用那盘石磨磨面,一天修不好,乡亲们都不能用,吃饭就有困难。后来,乡亲们就叫那盘石磨为“将军盘”。
除此之外,我党我军还积极领导根据地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军民协同作战保卫夏麦秋粮,实施减租减息政策,反击敌人“扫荡”的同时坚持“到敌后之敌后去”获取粮食。一系列举措,使根据地的经济、军事形势持续好转,军民携手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哪家住八路,灶里有柴烧,缸满院扫净……”军队爱民护民、造福于民,使广大民众更加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一边,与日本侵略者誓死斗争,“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使孤悬敌后的根据地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
我军成功挺进敌后并建立根据地,让国民党当局深感意外,也有意效仿。武汉会战前夕,国民政府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提议:“黄河以北的国军部队一律不许过河,就地开展游击战。”有人反驳:“国军未演习游击战,此议是否可行,尚需考虑。”白崇禧信心满满地说:“以打游击战起家的中共,亦为中国人,中共可以打游击战,国军当亦能打游击。”
不过,无情的事实证明,国民党军队做不到。武汉失守后,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宣布:“二期抗战,以游击战为重点。”随后,国民党在敌后也建立了冀察、鲁苏两个战区,陆续派出50万人以上的部队到那里。但他们没有群众基础,补给遇到大问题,向民间掠取更结怨于百姓。在日军围攻之下,许多部队只能东躲西藏,最后或逃回大后方,或投敌当了伪军,基本被清除。
“铁壁合围,捕捉奔袭,纵横扫荡,反转电击,辗转抉剔”。对自己后方的抗日政权和武装,日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扫荡”和进攻。国民党军队站不稳脚跟,而八路军、新四军却能坚持下来、发展壮大,成功的秘诀正如当年根据地的歌曲所唱:“军队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打鬼子打汉奸,咱们要一条心,才能够得胜利”。
人民的拥护支持,锻造了抵御侵略的铜墙铁壁;军民的鱼水相依,创造了攻无不克的战争奇迹。时移世易,人民战争的样式可以变,但依靠人民打胜仗的铁律不会变。“战争的伟力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拥护我们,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永不过时、颠扑不破的真理。
(作者单位:71602部队)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