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震撼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沸腾,张学良将军在12月12日向全国广播的抗日救国八点要求,因南京政府封锁新闻,迟迟不能传出。囚禁在西安的蒋介石的生死,为中外所注意。
外国通讯社兴风作浪,企图浑水摸鱼,美联社甚至称“张学良已经把蒋介石杀死”,日本报社则造谣说,事变背后有苏联阴谋;《真理报》和《消息报》都在社论和消息中谴责张学良搞“反动政变”,并认为这种政变是在迎合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需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日本政府居然在15日发出通电,称“为使国民政府无北顾之忧,得以专心讨逆”,关东军停止对绥远的军事行动。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随即于16日组织讨伐军并派飞机到陕西轰炸。一些悲观主义者预测中国顷刻之间即将大乱。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当时的情况时说,“中国更象(像)是疯人院一样的地方”了。
恽逸群同志当时在上海一张四开小报《立报》任主笔,以其对国内外政局特有的洞察力,从五花八门、紊乱如麻的消息中理出头绪,抓准事件演变的必由之路,在14日和15日两晚,连续撰写评论指出西安事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并且断言:“中国决不会变成西班牙第二。”
这两篇评论,和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紧急会议所作的决策不谋而合,由于《立报》当时发表了这几篇有独特见解的评论,苏联塔斯社为此通知上海分社,每天把《立报》评论用电讯发到莫斯科总社。
在西安事变的舆论宣传中,恽逸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摘自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1期)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