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当局救灾大宕机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台岛夜话2025-07-22 07:44:17

台岛夜话

作者 蔡炫 台湾资深媒体人

台湾因台风“丹娜丝”来袭传出多地灾情,民进党此次应变迟缓,导致都市排水失控、交通电力中断以及山区土石流肆虐沦为常态,各界批评救灾能力形同“断线指挥中枢”,凸显赖当局在这场天灾的全面宕机。

“丹娜丝”台风此次重创台南等地,灾区迄今仍有部分民众停电停话,赖清德日前勘灾,遇到灾民当面陈情手机没有讯号,却因一句“郭国文的可以啊”引发话题。如今,行政部门并未全面进驻灾区,台岛南部至今仍水深火热,台南、嘉义等地首当其冲。赖当局却没要求各部门动用人力资源全面投入,还要受难灾民自力救济,若仅视察一至两个小时,宛如“沾酱油”式的政治作秀,对于救灾无疑雪上加霜。尤其,专业官员失能断线、救灾体系全面崩溃以及能源政策搬砖砸脚,凸显赖当局此次救灾破口与荒谬政策。

政治挂帅 专业官员失能断线

“丹娜丝”登陆后,台当局预警机制失灵也未在重灾区域启动及时疏散,显得灾防主管部门在此次事件中反应缓慢,相关负责人甚至未出面说明灾情救灾情况,灾害应变中心此次角色显得薄弱。当台风可能造成灾害,应由台当局内务部门主管担任指挥官,统筹指挥、调度以及各部门资源,进行灾害应变的相关工作,却没见到刘世芳亲上火线。

行政当局无法提供实时协调,各地方县市只能孤军奋战,灾情失控如野火蔓延,赖当局将防灾交由政治酬庸人选,已显现治理破口。反观过去国民党时期,马英九任内的防灾系统仍展现出高度专业效率,例如2015年“苏迪罗”台风肆虐全台,时任内务部门主管陈威仁亲自主持灾防会议,逐一与县市长连线并掌握状况,实时提供支援。当年指挥体系中各局处长多为技术官僚出身,熟稔气候预测、应急规划与资源整合,显示“用人唯才”而非政治挂帅。

救灾失能 行政当局与地方协调全线溃败

此次台风造成全台多处灾情,前内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李鸿源公开痛批赖当局救灾“完全失能”,指出赖当局灾后处理效率严重落后,地方苦等行政当局驰援却迟迟不见动作。他也指出,多处山区传出土石流与桥梁损毁,从台南、南投、嘉义到高雄等区域,行政当局仍陷于“慢拍协调”,彷彿无人主理的失控状态。内务主管部门竟在媒体报导后才急忙回应,强调比李任内反应要快,试图以政治口水来卸责。

对比之下,国民党时期在灾后动员与地方协调,2009年“莫拉克”风灾造成台岛南部重大灾损时,即便初期饱受批评,但马英九行政团队随后紧急整合军方、内务、交通、农委会等部门资源,设立“八八风灾重建会”,由行政机构作领军,整合跨部门资源与工程专业人力,在救灾期间展现强劲执行力。尤其,行政当局与地方合作明确,透过县市首长协调平台,实时分配空投物资与抢修机具,使得灾后安置措施与修复时间迅速到位。如今民进党当局在此次风灾中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责任切割后的协调溃败。

三亿海上光电成灾 能源政策雪上加霜

“丹娜丝”台风挟带强风豪雨袭台,赖当局大力推动的离岸漂浮式太阳能板,却在嘉义布袋港外海上大量毁损,不计其数的太阳能板直接冲上岸边,成为海废与环境污染来源。根据报载,设备总造价高达三亿元(新台币),却在一次中型台风而付之一炬,证明所谓“海上绿能”根本无法抵御基本天候风险。原设计应以钢索固定漂浮结构,却因施工与维护过程中降低成本改以简化,致使设备毫无抗压,而在此次风灾中“原形毕露”。

赖当局以“非核家园”的能源转型政策,高举“再生能源”之名,缺乏现实基础与风险控管,理论上虽具备减碳力,但在面对台湾高频率的台风环境,未经完整结构验证而仓促上路,完全忽视地理气候的高度风险。讽刺的是,赖当局未就本次光电毁损进行检讨,仅由业者“清理回收”,也无任何环损评估、也无对纳税人说明金流与损失补偿机制。若此类案例未来在其他台风中全数报废,不再只是能源转型梦碎,更是吞噬公帑的“光电钱坑”。

“丹娜丝”来袭不仅仅是天灾,更是一场政治人祸,从缺乏专业指挥、救灾失序,到错误的能源政策,赖当局在此次危机中暴露其“执政”虚弱与决策错乱。所谓“风雨见人心”,在风雨之中看见的不是行政体系的坚实背影,而是政客仓皇逃避的卸责侧影,赖当局若不从用人与制度上全面改革,台湾下一次灾难,只会更加悲惨,代价将由全民共同承担。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