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民 口述 刘志勇 整理
一个风雪凛冽的午夜。在松花江下游的福利屯,由李兆麟主持召开的抗联第六军军政扩大会议结束了。
警卫团的战士正在屯外的荒地上生火烧饭,李兆麟和戴洪滨、马德山、陈绍斌以及我们地方同志共十几个人离开老乡家,来到这里围坐在篝火旁。干柴噼噼啪啪地燃烧着,炽烈的火苗把大家的身脸映照得通红。因敌情变化,这个会议延续了几昼夜才开完,不少同志的眼睛熬得布满了血丝,可是李兆麟和大家还是谈笑风生、毫无倦意。
当听到我们议论附近一个绰号叫“高大冤”的反动地主,把一个战士的未婚妻小李子(朝鲜族姑娘)抓去,让她没白天没黑夜地做苦工,并扬言累死拉倒,李兆麟抬手把一根树枝摔到火堆里,说:“我们何不趁现在部队集中的机会,消灭这伙敌人!”听了他的提议,同志们的情绪又高涨起来,大家让我和赵明久同志介绍这支反动地主武装的情况。
这股反动势力驻扎在玻璃岗。当时有一首广泛流传的“反日大同盟歌”,作者老王同志就是被“高大冤”杀害的。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凭借院落森严的壁垒可以据守。同时,“高大冤”和集贤镇的日本守备队关系甚密,并相约:只要玻璃岗打炮,日伪军就来增援。我们讲完后,李兆麟让大家出主意。
同志们讲了不少好的建议,唯一感到担心的是,战斗开始后,如果敌军的援兵上来,我们就会腹背受敌。李兆麟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他果断地说:“不宜强攻是定了,现在我们的多数战士都还穿着缴伪警察的黄棉衣,我看不如将计就计……”他提出的打法,获得了大家的拥护,认为把握很大。
第三天拂晓,玻璃岗的西山上响起骤密的枪声。弹雨掀起山头层层雪浪,隐约传来阵阵冲锋的喊杀声,听起来战斗很是激烈,完全如同两军在拼杀。
时隔不久,枪声稀疏下来。在西山山脚处,一支身着伪警服的散乱队伍,有七八十人,拖着枪向玻璃岗奔来。在他们快到屯边时,其后又有一支身穿杂色衣服的部队,紧紧追击着。
这一突如其来的阵势,使得玻璃岗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高家院套大门关闭,炮楼、地堡里人影闪动,匆忙准备。警察们跑到门下,咚咚地砸着门,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道:“我们是集贤的,抗日队上来了,快开门呐!”高家的兵丁看到追兵已近,既信又怕,赶忙开门,外面的警察们一拥而入。
院外,敌人和我们的追赶部队交火了,院内,一个手提匣枪的警察队长模样的人命令道:“帮弟兄们一把!”警察们立即散开,向各处冲去。瞬间,敌人的枪都哑巴了。“高大冤”觉得有些不妙,来到“警察队长”面前,惊恐地问:“请问长官大名?”那人把枪对准他的胸口,大声喝道:“我是张寿筏(李兆麟当时用名)!”就这样,攻下了这个反动堡垒,救出了那位朝鲜族姑娘,并缴获大量弹药,我们取得了全胜。
[选自《黑龙江文史资料》(第5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