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鹤绂教授摆地摊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2025-07-23 16:25:58

1941年6月,卢鹤绂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他返回战火纷飞、饱受苦难的祖国,受邀到中山大学任理学院教授,主讲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和近代物理,将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思考带入课堂。然而,随着战火蔓延,中山大学的教学工作难以为继。

这时,卢鹤绂接到了广西大学校长高阳的聘书。1943年2月18日,卢鹤绂来到广西大学任教。1944年夏天,战火逼近衡阳、宝庆一带,广西大学于11月28日迁至贵州省东南重镇榕江。

广西大学迁入榕江后,借用部分会馆、宗祠、公房作临时校舍,教职工全部租赁民房居住。当时的榕江,还有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国立汉民中学、桂林儿童教养院、福建厦门大学农学院、广东税警团、中央军“远安部”等单位先后迁入,加上各地涌入的难民较多,市场物资奇缺,通货膨胀。广西大学教职工收入微薄,生活苦不堪言。

卢鹤绂家中粮食也频频告急,他只好在学生宿舍边的中山公园摆起地摊,出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他把一支心爱的笔卖给了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团长,后来又陆续卖掉了一双长筒靴、几袋洗漱用品、一些旧衣物和自己抄写的英文科技资料。卢鹤绂的夫人、广西大学校医部护士长吴润辉也采集了一些中草药出售,并到山上捡拾柴草烧火煮饭。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卢鹤绂写成《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应用》一文,第一次向国人介绍并预言了原子能的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

卢鹤绂一生致力于发展我国物理学事业,为培养中国第一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11位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卢鹤绂的学生,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

(作者系黔东南州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