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上海京剧界以吕君樵为首的一批进步青年演员发起成立“艺友座谈会”,致力于探讨京剧改革。周信芳给予了坚定支持,不仅提供伶界联合会会所作为活动场地,使其获得合法身份,更在后续发展中成为核心推动力量。
座谈会每周举行,成员们深入讨论改革理念,并积极投入创作实践。他们集体编写、修改新剧本,成熟后便租借剧场进行联合公演。李瑞来的《信义村》和吕君樵的《还我河山》先后在兰心大戏院和皇后大戏院上演,获得业界与观众一致好评。周信芳不仅撰写文章推介这些新作,还亲临现场支持。
抗战胜利后,随着田汉等文化界人士加入,艺友座谈会迎来了新契机。1946年6月,周信芳正式担任主持人,活动地点移至黄金大戏院。为加强京剧改良及与文化界联系,他组织欢迎田汉、欧阳予倩的聚会,并提议艺友加强与上海进步文化人士的交流。
周信芳每周邀请吕君樵、沈知白等人到家中,计划以《还我河山》和传统戏《风波亭》为基础创作新剧《岳飞》。沈知白为此剧新谱主题曲《满江红》,尝试唱腔革新。同时,周信芳个人出资创办《人民戏剧》刊物,邀请田汉担任主编,并计划购置专属剧场作为改革实验基地。
1947年,“艺友座谈会”更名为“伶界联合会艺友联谊会”,活动仍在黄金大戏院进行。然而,周信芳由于在戏剧界人士联署的《反内战争自由宣言》上签名,遭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传讯。黄金大戏院随之受到严密监视,艺友联谊会最终被迫解散。(周星)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