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版画《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一幅过目难忘的战斗场景
■刘 波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版画) 彦 涵作 中国美术馆藏
收藏在中国美术馆的木刻版画《当敌人搜山的时候》,传神刻画了八路军战士与人民群众合力抗敌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道理。
这幅画的作者是我军著名画家彦涵。1938年,彦涵随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太行山的岁月里,他亲身经历了抗战最严酷的阶段。1942年,日军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多次“扫荡”。彦涵和战友们在突围中多次遇险,最终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才得以突破封锁线。
1943年,彦涵从太行山回到延安,始终难以忘怀那些在反“扫荡”战斗中甘苦与共的战友。血与火的战场记忆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他采用金字塔式构图,画面上端刻画了一名正用机枪射击敌人的八路军战士,一位青年民兵紧密配合,手提步枪准备战斗,几位老乡用力托举着八路军战士,坐在地上的小孩子也递上一枚手榴弹。这一家老少此刻成了八路军战士身后巨大的助力。这位八路军战士也许是在老乡家中养伤,也许是分散突围时落单,但面对强敌,他在老乡们的支持下顽强作战。这幅画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场景,刻画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鱼水情。作品发表后,有力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战斗热情。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风格质朴,饱含着革命英雄主义情怀。著名版画家力群评价说:“这幅木刻在黑白的处理和构图上都很有创造性,从构图上看就使人感到像有一团被压抑的火要从黑暗的地平线下冒出来,这恰好成为中国人民当时的处境和他们必然要挺起胸膛走在大地上的象征。”
作者:刘 波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