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木质工具箱,藏着李白烈士用生命写就的忠诚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8-19 09:07:21

砥砺经得起考验的忠诚品质

■王林声 胡泽坤

图为李白烈士生前用于修理地下电台的工具和配件,现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内,静静地陈列着一个看似普通的木质工具箱。工具箱里,螺丝刀、钻头、电气插头……数十件寻常的工具,却承载着隐蔽战线上惊心动魄的故事。它们的主人,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原型、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李白烈士。战斗在敌人“心脏”,身处诱惑重重的环境,李白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坚守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信仰,用生命践行了“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党在上海的地下电台遭到日军破坏,重建秘密电台的重任,落在了李白肩上。他冒着生命危险悄悄地购买组装电台所需要的各种零件,建立了代号“峰台”的秘密电台,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面对日寇和汪伪特务的频繁搜查和电磁干扰,为了确保情报能够顺利传送到延安,李白反复琢磨、试验,最终摸索出时间、波长、天线三者之间相克相济的规律,选择在人们都已入睡、环境干扰和敌人侦察相对减少的凌晨0点至4点为通信时间。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当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梦乡之时,他在阁楼里紧张地敲击着电键,将一份份重要军政情报及时传递给党中央,为抗击日寇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立下了不朽功勋。

“皖南事变”发生后,上海形势愈发严峻。1942年中秋前夜,日本宪兵对地下电台开展地毯式搜查,李白夫妇被捕。在被捕期间,日本无线电专家对李白的电台反复检验,得出“这部电台只有发报机而没有收报机,无法作电台使用”的结论。原来,就在敌人破门而入的几秒钟内,李白迅速拉掉了电台上两个临时焊接的小线圈,把电台复原成发报机。日寇为撬开李白的嘴,将他列为“要犯”,施以酷刑,但李白毫不屈服,表示自己的电台仅为商业用途,绝不吐露自己是共产党员的实情。一个月后,敌人将其妻释放,李白则被转押,后在组织的营救下得以脱险。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越是身处危急时刻、紧要关头,越能体现其忠诚品质、信仰信念、价值追求。在多年的地下斗争中,李白曾三次被捕,每次都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无论面对何种酷刑,他始终坚持“宁肯一人受困,一人牺牲,也要保全党的组织,保守党的机密”,这是李白用生命捍卫的忠诚信仰。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员干部向革命先辈学习,就是要把爱党、忧党、护党、兴党落实在工作生活各个环节,在关键考验面前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要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重要时刻迎难而上、在危急关头敢于斗争,在经历重大考验中砥砺对党忠诚的品质。

忠诚还要经得起诱惑考验。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李白夫妇生活十分节俭。省下的钱,不是帮助更困难的同志,就是购买学习无线电技术的书籍。有一年中秋节,李白看见街头橱窗里摆放着各色各样的月饼,笑着对妻子说:“今天我们的眼睛吃过月饼了。”在菜市场看到小贩篓里又肥又壮的螃蟹,他拿起一只问了价钱后又放下,回头对妻子说:“看这螃蟹多壮实,今天我们的眼睛也吃过螃蟹了,真鲜!”李白幽默风趣的话,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甘于清贫的革命本色。这种本色,源于对理想信念的矢志追求,源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对物质诱惑最强有力的抵御。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绝不能失守,倘若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在工作生活上贪图物质享受,就容易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堕入违纪违法的深渊,对党忠诚更无从谈起。面对形形色色的“围猎”和诱惑,党员干部必须大力继承弘扬李白等革命先辈身上那种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在点滴小事中严以修身,追求健康俭朴、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如此才能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化作拒腐防变的“护身符”,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守住原则底线,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作者:王林声 胡泽坤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