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军分区组织军校新学员参观红色场馆——
感悟先辈凌云志 厚植青春家国情
■唐廷磊 王荣根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马天浩摄
军校新学员参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冯云帆摄
晨光透过百年银杏,洒向一张张年轻的脸庞。8月上旬,辽宁省铁岭军分区组织17名铁岭籍军校新学员,走进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银冈书院),感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担当,开启别开生面的“从军第一课”。该军分区领导介绍,组织这场活动,就是要以当地红色教育资源为生动教材,引导军校新学员坚定理想信念、走好从军之路。
1910年秋,年仅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周贻赓来到铁岭,以插班生的身份就读于银冈书院。纪念馆里珍藏的121件文物、340张照片、127件实物和4组雕塑,生动展示了少年周恩来在铁岭的读书经历。这里是他离开家乡淮安后,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教育的第一站。1946年9月,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中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
“少年素有凌云志,中华崛起刻心中……”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讲解,军校新学员们透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件件斑驳的老物件,感悟伟人在风雨飘摇年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追光前行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国防科技大学新学员周正说:“用手触摸展墙,仿佛与百年前的少年周恩来隔空对话。当年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如今我们新时代青年更要扛起历史责任。”
活动现场,新学员们向周恩来塑像敬献花篮后,从军地领导手中接过镌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字样的入伍纪念章。军分区领导深情寄语:“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淬炼‘为强军事业奋斗’的过硬本领!”
“我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常说,当兵的人心里要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要像周总理那样大公无私。”考入武警警官学院的马溥男激动地说,“今天在周总理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接过这枚纪念章,仿佛接过了沉甸甸的接力棒。”仪式刚结束,他就把照片发给了父亲并附言:“爸,我要接过您的枪,走好军旅路!”
“看到孩子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我既骄傲又有点不舍,但更多的是自豪。”在讨论交流环节,来自调兵山市的新学员家长李敏激动地说,“受邀参加这次活动,我倍感光荣与自豪,我真心祝福孩子们到了军校后,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人生目标,时刻鼓励自己努力学习、苦练本领,早日成长成材,为家乡人民争光。”
笔者了解到,军分区通过铁岭在线、铁岭发布及相关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这场活动。“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家乡人民的骄傲”“向军校新学员致敬”……手机客户端直播平台上,数万人在线观看,弹幕如潮水般滚动。“我堂哥就站在队伍里,他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一位名叫“绿色旋律”的网友留言,“今天,头一次见到这么隆重的欢送活动,让我心里更加羡慕,我也要像堂哥那样报考军校。”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活动尾声,军校新学员们面向军旗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周总理的思想启蒙之地。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