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守相托,做照亮生命的那束光
——记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主任叶超群
解放军报客户端记者 杨晶 通讯员 周志婧
8月1日,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独立病区正式启用,军地患者可以获得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医疗康复服务。为了这一天,康复医学科主任叶超群带领团队奋斗了10年——
10年来,康复医学科从1名护士长、5名技师,发展到拥有医护技近60人、30张床位,年治疗量20万余人次。
10年里,康复医学科形成了以肌骨康复为特色、神经康复为重点,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学科构架,肌骨伤病尤其是运动损伤/训练伤康复水平跻身国内一流。
10年间,叶超群带领团队踔厉奋发,牵头立项科研项目13项,制定行业标准/指南7项,主编专著/教材5部。
以仁心施仁术,她如同一束光,照护着医患间那份最诚挚的信任与相守。
“医生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随着实战化训练强度升级,防治飞行员伤病问题,保障空军战斗力生成迫在眉睫。2014年,原空军总医院筹建康复医学科。得知消息后,叶超群毅然报名。
“建立专业齐全的人才团队,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构架,设置独立的住院病区,建成一流的重点专科。”十年磨一剑,叶超群带领团队始终朝着目标坚定前行。
学科初建,每一步都很困难,但每一步都扎扎实实。没有病房,叶超群就协调争取,住院部的每个房间都留下她瘦削的身影;没有医生,叶超群就广纳贤才,营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没有办公室,叶超群干脆“钉”在诊室,与患者时刻在一起。
叶超群
“叶主任说话直来直去的,见面只谈工作,一心只为病人。”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政工部副主任郭吉飞说。
建科之初,叶超群立下科训:以敬畏之心面对生命,以悲悯之心面对病痛,以感恩之心面对信任,以慎独之心面对职责。“尤其是‘慎独’,要求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都要坚守医者的良知、专业的准则和对患者的责任。”
在同事们看来,叶超群很是严苛,但对患者而言,她又轻言细语、如同亲人。
一名病人患面部神经炎,舌头僵硬,肩周炎也发展成冻结肩。她四处求医却未有缓解,直到走进叶超群的诊室。两次面部注射治疗,患者说话便不再含混不清。随后,叶超群为她实施无创手法松解术。“我惊喜地发现右肩不再疼痛,更难以置信的是原本无法抬起的手臂竟能轻松举高到180度。那一刻,我满心都是对叶主任高超医术的赞叹。”患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叶超群的精湛医术令人折服,而她的高尚医德更如春风化雨,温暖着患者的心。
来就诊的人们总能看到这样一幕:早已过了中午下班的时间,叶超群依然认真地为病人诊治。餐厅里,她总是很晚去吃饭。“患者多难呐,尤其是外地的,跑一趟多不容易。早点将病治好,他们就能少花点钱早点回家。”叶超群常说,医生要把患者摆在第一位,时刻为患者着想。
初创时期,叶超群每周为团队讲课,提升业务水平。科室发展壮大后,她又紧跟学科前沿,钻研新技术。“我希望年轻人个个有专长,这样,我们的科室才会全面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
“预防为先、早期发现、规范治疗”
“康复治疗就是烤电、按摩。”“把病治好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康复?”“残疾人才需要康复。”……多年来,不少人囿于传统观念,对康复医学科收治哪些病人、有哪些治疗方法还有一些误解。
叶超群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位大叔中风后吞咽困难,插管导致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无法交流;其间摔跤骨折,卧床许久,最后四肢无法活动,出现认知困难。“才60多岁的人,中风后出现这样的结局,真令人痛心。”叶超群还见到很多骨折术后遗留功能障碍的患者,“这些大都是因为对康复不了解,康复介入不及时所致。”
为让更多人了解常见伤病康复方法,叶超群带领团队将健康宣教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延伸。10年来,康复医学科先后主办国家、全军及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10项,系统讲授颈腰痛的康复、四肢常见伤病的康复评价与治疗、髋关节伤病诊疗与康复新技术等。
2024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髋部伤病诊治与康复”培训班。图为叶超群作交流发言。
“古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有一种头痛要治颈,您知道吗?……”不久前,叶超群应邀在“科普中国”就什么是颈源性头痛、如何识别与康复作健康讲座,帮助公众建立“预防为先、早期发现、规范治疗”的健康理念。
在叶超群带领下,康复医学科佳绩连连。今年5月,张晓宇、高行两位青年医师凭借《改变行为细节,重塑健康人生》《孩子高低肩?谨防脊柱侧弯在身边》等作品斩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大赛一等奖。目前,康复医学科在肌骨康复领域,建立起基于精准诊治-常规康复治疗-超声引导下的精准介入治疗-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的阶梯治疗体系,年介入治疗及手术量3000余例。
“超声引导下注射具有可视化的特点,精准度大幅提升,药物发挥立竿见影。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不能较长时间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叶超群介绍。曾有一位患肩锁关节炎的战士,经局部注射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后,很快康复,顺利参加比武并获奖;还有一位承受肩痛煎熬2年多的飞行员,经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并结合手法治疗后,病痛祛除,投入长航时飞行训练;一名战士跳伞训练时胯部拉伤,疼痛3年多不能治愈,实施右髂腰肌、髋关节内注射治疗并指导其康复训练后,第二天疼痛感就明显减轻。
“科研是学科发展之路。”叶超群带领团队深入探索飞行员伤病特点和发病机制,在体能提升、伤病防治、全面高效康复方面开展专题攻关。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康复医学科的保障实力,而且形成国家军用标准一部,实用性康复技术及应用指南也在制定之中。目前,康复医学科每年完成大量军人伤病康复,疗效显著。
2024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抽组多学科专家医疗队,赴空降兵军所属多支部队开展“健康军营行”活动。图为叶超群(右一)为官兵诊疗。
“医病更要医心,做照亮生命的光”
小邹原本阳光开朗、酷爱运动,因意外车祸导致全身多发肌骨损伤,连取放水杯的简单动作都难以完成,他觉得自己只能终身残疾了。叶超群没有忽略他的心理变化,在全科病例讨论会上让大家反思医护工作是否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竭尽所能”。讨论后,大家形成共识:医者治愈病痛,更要抚平心结。
叶超群带领殷毅、何博文两位青年医师,一边精心治疗,一边耐心开导。大家的宽慰和鼓励,让小邹暖在心头。经过几次治疗,小邹恢复了往日的运动能力。“几近残疾的痛苦与恐惧,都在治疗中缓解、消失。”回想暖心备至的治疗过程,小邹写下近2000字的信件诚挚感谢。
“康复的目的除了让病人保持健康的状态,更大的意义在于让病人重新燃起勇气,自信地继续往后的生活。”叶超群说。她记得,一位病人因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吃饭时夹不起菜,一度心灰意冷。经过康复治疗后,如今病情痊愈,家庭美满,生意兴旺,常常给她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谈及此,叶超群笑意在嘴角荡开,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温暖与满足。
“记得给我做肩部松解术时,她利用周日休息时间早早来到病房看望我,那种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
“有这样一位为患者着想,坚守岗位不停歇的人民军医,何尝不是患者的幸福呢?”
……
翻看患者的留言,句句真情,字字暖心。
2024年,康复医学科获评空军临床重点专科,荣立集体三等功。展望未来,叶超群踌躇满志:“做有温度的医者、有良知的学者、有眼光有责任的带路者。”
“信守相托,做照亮彼此生命的那束光。”这句镌刻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门诊大厅的格言,映照着叶超群躬身践行的职业信仰。这是叶超群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她献给军地患者深沉的爱与担当。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