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核三 向民进党错误能源政策说“不”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2025-08-21 11:37:57

华夏经纬网8月21日讯:据香港“中评社”社评指出,7.26台湾首轮“大罢免才”结束不久,接下来的8.23,将迎来第二波针对7席国民党民意代表的罢免案,同时举行的还有同样重要的“核三延役公投”。自蔡英文上台执政,提出“非核家园”、推动绿色能源转型以来,台湾就长期饱受缺电与高电价之苦。民进党打着发展绿电的“伟光正”旗号,实际上却无法保证能源供给稳定,损害民生、违反科学、乃至从中图利的虚伪做派,已经为越来越多台湾民众所厌弃。此次的“核三延役公投”,将是台湾人民共同用选票纠正民进党错误能源政策的关键一役。我们认为,重启核能发电,才是台湾当下最合理的能源选择路径。

第一,核能实际上是最环保清洁的能源,而且便宜稳定,对台湾而言是性价比最高的能源选择。

近年来,在逐步减少甚至废除核能的使用后,燃煤与燃油等火力发电的占比,已从2016年的77.4%上涨至2024年的81.6%,而民进党所声称大力发展的再生能源,其占比却仅增加了6.9%,显然无法覆盖核能从12.0%降至4.8%的缺口。2025年5月17日,随着核三厂二号机除役,台湾当前已正式进入无核状态。在再生能源发展跟不上需求的现实条件下,若核三不重启,台湾未来将更多仰赖火力发电,而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高于在所有发电方法中最低的核能。台中当前有全球燃煤发电量最大的电厂之一,其造成的严重空污长期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使用干净清洁的核能,而非不断加大火力发电的比重,显然才更符合民进党的绿色转型理念。

民进党所提倡的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再生能源,受到天气状况与白天时长的较大制约。近期“丹娜丝”台风的来袭,就导致中南部的大量太阳能光电设施遭到破坏,造成嘉义及台南沿海地区大范围停电。很多专家学者都曾明言,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令其难以作为一个主力能源去供电,其暂时最多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帮补作用。而化石能源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波动的市场供需关系下,其价格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核能相较于上述两者,不仅能确保不间断地持续供应,而且在价格上也具备显着优势。未来台湾若想在半导体与AI算力等领域获得长足发展,稳定的电力供应绝对是必要前提之一。

第二,当前的核能技术已能极大地确保安全性,民进党藉日本“311大地震”及后续的福岛核灾散播谣言,只是恶意煽动民众的恐慌情绪,在科学理据上根本站不住脚。

尽管不少绿营人士对核储存以及地震可能对核电厂造成的破坏存在较大疑虑,但事实上核电厂在设计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台湾处于地震带的地质环境。如核三所能承受的最大地动加速度已补强到0.72G,而0.35G已能抵御七级地震,“核安会”的评估数据1.384G根本就不切实际,届时或者核三会发生意外事故,但全台的建筑物估计都将化为灰烬、无一幸免。

而且,日本福岛的核灾事故,不是因为地震所直接触发的,而是随之而来的海啸、以及当时照搬美国的设计将紧急用燃油发电机放置到地下室。这就导致发电机被海水淹没后无法及时冷却炉芯,才引发了后来的氢气爆炸并造成核泄露。究其本质而言,这实际上是一个人为失误所造成的意外。而台湾当时在修核电厂时已充分考虑到海啸的影响,将紧急用燃油发电机设置到地面上且还加高,因此无需担心可能出现类似福岛核灾的情况。

此外,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2020年版的报告,并没有记录到可以直接归因于由于“311核灾”事故,而曝露于辐射之下受到不良影响的福岛居民。民进党罔顾事实与科学依据,不断拿福岛核灾来恐吓不明真相的台湾民众,挑拨大家反对明明具备较高安全性的核能发电,到底居心何在?

第三,民进党废核后转而投向购买更加昂贵的绿电,除了涉嫌政商界间的利益输送外,更导致台电连年亏损、须不断拿台湾民众的纳税钱补贴,且民众还需无奈承受高电价。

当前绿电的发展未臻完善,其成本就是无可避免地比核能高。自从台湾逐渐减少核能的发电量、改为大举购买绿电后,台电就从过去的金鸡母转为持续亏损,至今已累积亏损超过4500亿新台币。不少舆论都质疑,民进党是以“非核家园”做掩护,让与自己关系亲厚的绿能公司从中图利。其中受到最多诟病的,莫过于由民进党民意代表赖品妤的父亲赖劲麟所掌控的云豹能源。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恰好是蔡英文上台之际,借着民进党发展绿电的政策东风迅速扩张,今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更录得年增290%。民进党的能源政策,在帮不少“绿友友”自己人图利的同时,苦的是须忍受电价不断上涨的老百姓,而且拿老百姓的纳税钱供养台电、间接让云豹等绿能公司从中图利,本就存在掏空国库的重大贪污嫌疑。

综上,台湾若想拥有一个供电稳定、民众安居乐业、经济快速成长的未来,就必须从此次“重启核三公投”开始,用实实在在的民意去倒逼民进党修改其能源政策。能源政策的制定,若不能尊重科学依据、从现实出发考虑、并且以民众的利益为依归,光喊“非核家园”的响亮口号,也迟早会被民众戳穿、遭到唾弃。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