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蚕食台积电 台当局要有谈判策略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2025-08-22 10:01:22

  台《中国时报》发表社评文章指出,近日美国政府证实利用芯片法案 “补助换股权”的方式入股英特尔,台积电亦在其中,这是政治力量介入企业运作,引发巨大讨论,之后市场又传出台积电原本亚利桑那二厂以3奈米制程为主,可能提前导入2奈米。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日昨证实,为了国家安全必须在美国本土生产芯片,“而不是依靠9500英里外的台湾,让99%的高阶芯片在台湾制造。”台积电是否被蚕食为 “美积电”备受关切,无论未来发展如何,这必然是未来台美谈判重点,台当局应未雨绸缪。

  盖牌谈判 让美予取予求

  7月底美国宣布对台湾地区实施20+N%的对等关税,此一政策一出,许多出口美国品项将面临严重的冲击。传产、纺织、机械、汽车零组件与食品加工业首当其冲。对这些产业而言,本来就处在全球竞争激烈、毛利有限的环境,如今利润空间几乎被彻底压缩。高科技产品虽有到美国设厂可以豁免的活路,但美政府还是想尽办法掠取台湾厂商的价值。

  民进党当局一直告诉老百姓,目前的关税税率是暂时性的,将 “持续与美方沟通”,却缺乏具体策略与谈判进度。加上现在台积电面临的困境,民进党当局应该想办法扭转乾坤,争取台湾的最大利益。尤其台积电先前为了因应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台积电已先主动表示愿意投资1650亿美元。如今卢特尼克直接表态要以 “补贴换股权”的模式参与分润,虽然66亿补贴目前只有0.68%的股份,但是特朗普得寸进尺的作风,难保未来不会透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驻厂行政指导,并进一步增加持股掌控台积电。

  回顾此前的关税谈判,美方的立场向来是利益至上,特朗普团队更以“谈判就是压价”为基本原则,不会依循传统WTO的规范。然而,台湾的谈判团队显然低估了这种非典型谈判方式的冲击。主责的郑丽君虽有学术背景,但在经贸谈判领域经验有限,对数字敏感度不足,使得谈判桌上的反应显得保守甚至犹疑,忽略了贸易谈判的残酷现实。尤其对方不按牌理出牌时,结果就是,美国在多轮谈判中不断拉高要求,而台湾却始终在防守,甚至主动退让,让美方 “予取予求”。

  真正的错误在于,台官方高层未能在早期就判断出对方的 “交易性思维”,也没有为此组建跨领域的谈判团队,结合经贸、产业、法律、心理与数据分析的力量,而是延续过往的外交谈判模式。目前,谈判进程仍被台当局视为高度机密,外界对细节一无所知。民众只能透过零星媒体报导与国际新闻去拼凑事件轮廓,台立法机构也因 “涉及敏感外交与经贸利益”而被排除在核心信息之外。这种 “盖牌谈判”的做法或许能减少舆论压力,但同时也让台当局失去最有力的筹码─民意。

  争取利益 台当局须有底线

  台湾地区若想逆转劣势,应该反过来利用民意策略,公开谈判中对台不利的条件,让美方感受到台湾社会的关注与反弹,增加谈判的政治成本;更进一步应该邀请立法机构、产业公会与专家学者参与部分谈判咨询,让社会有机会讨论 “我们的底线在哪里”。而台积电和半导体供应链正是台当局谈判的有利筹码,美方越是觊觎筹码越高,应该谈出更有利的条件才是。但谈判至今显然美方是步步进逼,台湾地区却是寸寸失守。至今不曾看到台当局为台积电说一句话或做过一件事,拿着王牌在手当鬼牌打,如今眼看着对方叫牌要吃掉台积电,郭智辉却在旁冷言冷语说,还须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实让人看了直摇头。

  未来台积电的谈判,对于被入股的交易,台当局一定要有对策,甚至当成降低对等关税的筹码;而入股台积电至少要遵循市场原则,让交易公平、公正地进行,才能让人心服口服。美方如果要台湾出钱进行投资AI,也不宜用主权基金进行,而是应该让民间资本主导,台湾的科技与金融界对此并非没有兴趣,若以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的方式参与,既可分享未来利润,又不必承担政治性投资的包袱。台美之间的关税争议,表面上是贸易摩擦,实质上是谈判策略与权力运用的较量。台当局实应重拟谈判策略,才有机会在不对称的力量格局中为台湾地区争取到最大利益。


文章来源:中国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