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台生刘育宇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现场(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华夏经纬网9月4日讯:据香港“中评社”报道,(作者 刘育宇)当年《马关条约》要将台湾割让的消息传回国内,许多人为之愤怒。在北京,台湾进士汪春源联合许多台湾举人上书都察院抗议割让台湾,并痛斥割台之祸,其呐喊的声量与精神还推动了“公交车上书”。在台湾,保台志士丘逢甲和时任巡抚唐景崧等人喊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告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斗争。民族英雄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与台湾绅民一起沉重打击企图占领全岛的日本殖民者;不愿苟且偷生的徐骧与客家子弟兵并肩作战,从新竹转战至台南,最后战死在与日军的搏杀中;原住民赛德克族为保护家园、守护族人不被侮辱,仅凭300余壮丁就敢与先进武器的日本殖民者战斗。
随着日本殖民统治的不断渗透、压榨,武装斗争开展难度越来越大,一大批意志坚定,“誓不臣倭”的人开始了“文斗”。笃信孙中山理想的蒋渭水创立台湾文化协会以及民众党,通过发动运动、发表社论等方式,与工农阶级联合对日本殖民者开展阶级斗争,同时推动汉文教育,保留民族文化与精神血脉;出身雾峰林家的林献堂则以建立自治联盟的方式抵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权。
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在浙江成立的台湾义勇队,最开始小队只有6名儿童,他们积极开展文化宣传、物资搬运、医疗保障、情报收集等抗日斗争,过程中队伍不断壮大,为抗战贡献了力量,并在台湾光复后回到台湾。
我们为什么抗争?为什么两岸同胞面对这些侵略者们都选择抗争到底?因为日本殖民者企图用一场场惨绝人寰的战争和杀戮灭我种族、灭我文化、灭我精神。就台湾而言,1895年《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使台湾得以光复的在半个世纪里,日本殖民者在台湾的桃园大溪、嘉义大林、云林大坪顶、宜兰、苗栗、台南、高雄发动了大小十余起烧杀惨案,致使约四十万台湾同胞遇难。这些令人愤怒的事件怎能不反抗,这样惨痛的历史当今的我们怎能忘、怎敢忘。在那个年代台湾的有志之士们,无论老幼、无论贫富、无论背景,不畏敌众我寡的劣势、不惧敌人先进的枪炮,皆以武装抗争为矛、文化坚守为盾的方式,抵抗日本殖民者入侵,保卫家园,谱写了反殖民反法西斯、守护中华守护民族精神的抗战史诗,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学习和缅怀。
当前,台湾岛内仍有一些媚日者,赞颂日据时代殖民者在台基础建设,粉饰、美化日本无条件投降为“终战”,更视日本为“台湾之母”。这些行为非常令人不齿,另一方面,非常痛心的是这部分被洗脑毒害的媚日者,已经忘记了历史、失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台湾青年,我们应当正视历史,学习并传承好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育宇,台湾苗栗人)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