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一个台青志愿者的“守沪”日记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关注台青      2022-04-29 15:05:39

未标题-1

台青崔立有在上海的“40个志愿者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华夏经纬网4月29日讯:(记者 李昕)28日跟记者连线时,是台湾教师崔立有担任防疫志愿者“守沪”的第42天。之所以记这么清楚,是因为他一直在微信朋友圈,坚持写自己的“志愿者服务日记”。

  他在其中一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这个澄明宁静的午后,一切彷彿回到第一天搬来这个上海一般。可能连自己也忘了数月前还身在台北,然后有了一股温馨的感觉。”

  是的,虽然幸运地成为沪上一个正式“入编”的台籍教师,崔立有来到上海已有半年。

  但是一边忙着给小区邻居们测温查卡,一边听着如今已经可以半懂的上海吴侬软语,崔立有忽然觉得,“当志愿者的这40来个日夜,才让他找到了迅速融入上海生活的感觉”。

  崔立有目前在上海居住的人才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华建二街坊。这是一个颇有点年代感的老旧社区,没有安装电梯,而且居民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老人。

  “3月17日,听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广播,我有药师资格非常适合当志愿者,所以就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我一直觉得——付出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3月底的时候,志愿者人少,物资也不丰富,志愿者工作特别繁重琐碎。崔立有有时变身“大白”,引导核酸检测,为新增确诊者维护防疫通道;有时又化身“大蓝”,楼上楼下地跑,为非封控楼住户分发物资、运送包裹。

  除了这些,热心的崔立有,还临时当上了两个楼道的“楼长”,帮助解决一千多人的各种生活问题。

  “确实会有人提一些奇怪的要求,比如半夜让我送冷冻水饺、矿泉水等等,按理这些不是必须物资,我可以拒绝,但是我也会尽量去做。”

  有志愿者伙伴建议他“不要宠坏大家”,“可是我觉得,封控时不能出门本身就容易情绪低落,不仅需要生活上的关照,也需要心理上的关心和支持。”

  他不但把自己当志愿者的份例盒饭,分享给楼道里不良于行的老人,还无私的将自己在网上秒杀到的蔬果,无偿地分发给小伙伴和住户邻居。“因为抢到的分量会很多,分给大家也是我力所能及的范围。”

  4月,各地的物资纷纷驰援上海,每天及时地把一批批源源不断的物资,“新鲜地”发放下去,成了志愿者们的“必修课”。“尤其是蔬菜不能隔夜,有次全部发完已经早上六七点了。”

  除了志愿者工作,他的本职工作也一样没有落下。上网课、写论文,申请科研项目,参加行业竞赛……。因为白天做志愿者,往往写了志愿者日记,再备课结束后,已经凌晨一两点钟,“生活前所未有的充实。”

  “很多人问我,你一个台湾人,为什么做这么多?我觉得是因为人们之间的感恩和人情味。”现在小区里的住户都很亲切地称他“崔医师”,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也乐于和他分享。“在上海的生活,跟台北没什么区别。小区里的志愿者和邻居,大家都变成了朋友。”

  “相信做志愿者的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也将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所以有必要记下来,再三回味。”

  朋友圈里,学生和邻居都成了他的读者。有人在他的日记下留言,“每天都等着,要看完你的日记后再入睡”,更多的人为他加油打气,“这让我感到很温暖,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上海疫情发生后,崔立有收到很多台湾亲友发来的问候,怕他防疫物资不够,问他做志愿者有无风险。“每次我都会告诉他们,我很安全,上海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最近也关注到台北疫情日趋严峻,只希望家人们一切都安好。”崔立有默默地祈祷。(完)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