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雕塑家于湧:化腐朽为神奇的现代“拾荒者”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台胞人物      2022-06-27 10:33:42

图:台湾雕塑家于湧表示,云南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令他陶醉。

  在大自然或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木、石、残陶、旧物,在一般人眼里可能是无用之物,但在台湾艺术家于湧眼中却是“天然去雕饰”的创作材料。多年来,在云南定居的于湧时常上山捡木材、下水摸顽石,与旧器为伍、同古物对话,这也让于湧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拾荒者”。在其“大中见巧、小中见大、异曲同工、见仁见智、浑然天成”的创作理念下,对这些天然的材料加工、组合,并融入自己的情思,令这些材料焕发出新的生命。

  \大公报记者 丁树勇(文、图)

  出生于台北的于湧,师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霖灿。1989年,于湧遵师嘱赴云南丽江探访旧地和故人,之后多次到访丽江。从小耳濡目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云南绚丽的民族文化令他陶醉,于是从1998年起定居丽江、昆明,潜心雕塑。

  取材自然 赋形以神

  这24年来,于湧以颇为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澱,融入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造就了他近于自然之道的雕塑艺术;虽然说不清他的创作属于哪个流派,但取于自然的创作材料、“自己做、做自己”的创作理念,令其作品独树一帜,“不仅具有表面的象征意义,更蕴含生活哲理。”

  有熟悉于湧的朋友将其艺术生涯分为台湾、丽江、昆明三个阶段,称于湧“在台湾上了道”,上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道;“在丽江寻了路”,陶醉于古物旧器的重构;“在昆明着了神”,探索了自然雕塑的神韵。

  参观绿雪斋,于湧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此心安处》:一块拼接而成、历经岁月打磨的木板立于木质底座,像极了丽江民居的夯土墙;在其一角开出门洞、装上一扇门,成为家的局部,“你可以想像这面夯土墙的后面,是二进院、三进院。”立于门口的怪石,灵感来自当地的民居;而墙头伸出的花枝,寓意“墙内开花墙外香”。

  作品融合中华文化

  于湧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得以结识并师从李霖灿、吴平、官大钦等台湾艺术家,学习中国美术史、书画鉴赏等,也开始自学雕刻。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澱,在于湧的作品中也不时显露。

  于湧说,“我是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薰陶,又有当代境遇的自我。”在丽江生活,他发现纳西族的思想和传统儒家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劝人为善、与人为善;在创作过程中,他会不由自主地把东巴元素渗透进去。神奇的是,审视作品,又往往可以发现与西方艺术的某些观念和表现形式不谋而合。

  于湧的作品把传统赏石、木雕与现当代艺术形式对接,但又似乎是从传统文化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少见斧痕,浑然天成,透露的恰恰是其对传统中国美学深厚的艺术修为、深藏其中的盎然古意。

  受惠大陆便利政策

  在云南从事艺术创作24年,于湧最大的感受是,除了当地有绚丽的民族民间文化激发创作灵感、丰富的自然资源令创作材料取之不尽外,还有大陆方面文化艺术领域的不断开放,政府和社会对艺术家的支持与接纳,“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不论是定居丽江还是常住昆明,于湧都深深地感到了来自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无论是出版专著还是举办展览,都获得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这些年,当地各级文化部门根据引进人才与创意产业扶持等政策,给予绿雪斋艺术馆贡献奖、文化场馆扶持补助、文创活动奖励等。于湧说,现在的绿雪斋艺术馆地处寸土寸金的昆明官渡古镇,租金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开发企业的支持下,免除了全部租金。

  于湧还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委会委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获评云南名匠、云南省木雕设计大师,跻身昆明官渡区政协委员;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云南文学艺术馆等机构收藏,作品《傩》入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于湧感慨,在大陆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事业,只要自己努力,总会有回报。

  肩负恩师使命 延续绿雪斋

图:台湾雕塑家于湧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

  肩负恩师使命,台湾雕塑家于湧继承了“绿雪斋”的名号,在云南开办了艺术馆。如今位于昆明官渡古镇的绿雪斋艺术馆,4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于湧24年来创作作品逾百,虽仅能容下有限的63件,但内容却囊括诗词歌赋、山川大河、春夏秋冬。“老木生花”(石艺木刻)、“残陶成器”(创意陶艺)、“夜星转斗”(香具茶具、文房精品)、“平淡天真”(木艺装置)四大系列作品陈列有序,而且不定时更换,令观者常看常新。

  绿雪斋本是于湧恩师、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霖灿的书斋名。当年抗战爆发,李霖灿就读的杭州艺专西迁昆明,李霖灿到访丽江从事田野艺术调查,被纳西族东巴文化深深吸引,成为中国纳西学研究的先行者,也因此迷恋上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李霖灿曾自述:“绿雪取为斋名,是因为我登滇西玉龙大雪山时,曾目睹过壁立千仞的萤萤绿雪,绿水晶一般的雪。”

  1998年,于湧带着恩师李霖灿的绿雪斋匾额再返丽江,开办了绿雪斋艺术茶馆,一边经营,一边创作;2015年,于湧把绿雪斋艺术馆迁至昆明,辗转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最终落户官渡古镇。

  绿雪斋也是于湧广交朋友、与海内外艺术大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泡上一壶清茶,坐等业界朋友,是于湧的日常。绿雪斋艺术馆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于湧说:“绿雪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大家来了、看了、喜欢了,我就开心了。”

  娶得贤内助 事业更上一层楼

  定居云南24年,丽江接纳了台湾雕塑家于湧,纳西族才女习梅英也接纳了于湧。

  于湧1998年初到丽江,便倾尽积蓄创办了云南第一家台资博物馆“丽江民俗旧器私立博物馆”,展示纳西族的民间生活用品。然而好景不常,坚持了不到两年半,博物馆即告结业,还因此欠债。而习梅英是在于湧最困难的时候走进他的生活。

  认识于湧前,习梅英是丽江一家旅游公司的副总经理,曾参与策划、创立了“寻找梦中的香格里拉”旅游项目。与于湧结婚后,习梅英辞职,与丈夫共同创办餐馆和茶馆,不但还清了债务,还有了不错的收入。此后,习梅英独自运营餐馆和茶馆,支持于湧的艺术创作。“那段时间,于湧收集了许多民间的古物旧器,价格不算高,而经营餐馆和茶馆又赚了一些钱,有财力支撑。”有贤内助帮忙,于涌进行艺术创作时就可以心无旁骛。

  来源:香港大公报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