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设计师林俊亿的“非遗”人生:一人钻研29种“非遗”技艺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台胞人物      2022-09-13 13:17:42

  酷爱传统工艺的台湾设计师林俊亿专心在传统腰织机前织布。\受访者供图

  十多年前背着书包走进贵州大山里的苗族村寨,寻找学习蓝靛染技法的时候,台湾皮具设计师林俊亿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那时的他只是想从皮具的传统制造中分割出一个手工制作的高端领域。跑遍了广东的乡村、村寨,甚至跑到广西贵州等地学习不同的非遗技法,如今林俊亿一人掌握了29个“非遗”技法,在高等院校开班授徒,设立工作室,以非遗文创培训带动年轻人认识中华文化,致力于土家织锦、广绣、苏绣、香云纱、侗锦、苗绣、蜀锦等项目的继承和发展,以原创设计展示中华文化之美。

  “刚刚到大陆发展的时候,我的本职工作是设计师。”出生于台湾一个以手工业制作为生的家庭,林俊亿和很多到大陆发展的一些台商走代工线路不同,而是以提供皮具产品设计为主做中高端市场,客户遍布法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制造业成本逐渐攀升的情况下,企业依然有竞争力,就是因为我们有设计能力。”

  那时,一张外贸订单就能做上半年,完成了设计任务的林俊亿拥有不少閒暇时光。不愁订单的日子,林俊亿已经在未雨绸缪,希望为皮具生产制造寻找多元化出路,手工制作就是其中一个方向,为此他希望从大陆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中汲取灵感。

  土家族织锦工序繁复

  每逢完成了订单的设计任务,林俊亿就开始到处寻访那些仍隐藏在山林之间的技艺。“台湾没有‘非遗’的说法,但有很多的手艺人。”在台湾生活的时候,林俊亿就经常到少数民族的村落学习各种纤维艺术、印染技巧等,将手工技艺和设计生产结合,也是台湾文创业界早在20年前就开始的尝试,但台湾市场太小,原创设计需要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大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林俊亿着迷,一有时间就到处拜师学习。“最记得是到贵州的黔东南苗寨,当地人看到一个大男人跑来学紮染和刺绣,还是一个台湾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加上语言不通,差点被误会。”

  事实上,一个台湾人来到大陆打拼不容易,要学习各地受保护的“非遗”技艺更不容易。林俊亿很感激在大陆认识的朋友们,正是他们的带路和翻译,才让他有机会接触了那么多的“非遗”项目,“现在我一个人就掌握了29项技艺,还成为了土家织锦‘非遗’传承大使。”

  据林俊亿介绍,湘西土家族织锦属于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2道工序,不仅制作工序繁复,其“反织法”更是考验编织者对图样及颜色的记忆力和表现力。由于林俊亿有深厚的手工制作基础,所以在湘西学习土家族织锦时,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掌握了相关技艺。他说,在他的工厂里仍摆放着织布机,他依然很喜欢坐在织布机旁织布的感觉。

  推动“非遗”商品化

  让手工的“非遗”技艺与工业化的生产结合,是林俊亿尝试为皮革产业寻找的新方向之一,为此他10年前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品牌──“非遗王子”,在融合各种“非遗”绣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众多独特的作品,例如,活泼的鸟儿、娇艳的花卉、新鲜的水果、清雅的竹子……栩栩如生地绣在或染在皮具上,硬朗与柔美的结合,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又带有传统韵味。

  从原创设计师到“非遗”传承者,林俊亿花了近2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与产品的融合。如今,越来越多人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林俊亿看来正是大陆文创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尤其是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大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美的追求也在不断增加,“非遗”传承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也为年轻的设计师们提供了广阔空间。

赴贵州学苗绣 入深山如探险

  “白天在苗寨妇女欢快的歌声中跟随她们学习苗绣,晚上看苗民在月色下载歌载舞,那八、九天过得真是世外桃源的神仙日子。”十多年前第一次走进贵州黔东南苗寨的情形,至今印在林俊亿的脑海中,历历在目。

  当时,林俊亿的朋友都知道他喜欢深入到大山里、到原始村落寻找各种传统手工技艺,刚好一个朋友知道在贵州的苗寨保留有刺绣等传统技艺,林俊亿知道后非常激动,马上买机票坐飞机到贵阳,“大概是2008年的事情,那时资讯也不发达,自己也不知道到了当地会学到什么,就当是去探险了。”

  当时的交通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林俊亿到了贵阳,再转汽车到黔东南,还得继续深入,小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了好几个小时。在台湾的时候,林俊亿也经常往深山老林里跑,所以在贵阳漫长而艰辛的行程不但没有让他觉得累,反而很是兴奋。

  苗绣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表现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从而形成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这些技艺让林俊亿赞叹不已,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林俊亿觉得在贵州苗寨的学习过程非常有意义,“大家知道我是真心来学习的,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为了照顾我吃素的习惯,每天还专门给我做青菜、面条等。”在台湾已经熟悉所有纺织流程的林俊亿,其天赋和领悟能力也让苗寨妇女感到意外,纷纷倾囊相授,让林俊亿的贵州之行收获丰富。【记者 黄宝仪】

  什么是“非遗”技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界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中国于2004年确认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现时中国共有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40项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林俊亿掌握29种“非遗”技艺

  扎染、蜡染、苗绣、广绣、湘绣、瑶绣、马尾绣、打籽绣、绒绣、土家织锦、太鲁阁织锦、瑶锦、畬锦、黎锦、壮锦、侗锦、香云纱织锦、成都大漆、银丝工艺、灰塑、竹编工艺、银器工艺、木刻板画、剪纸、夏布、铜器制作工艺、苏绣、云锦、蜀锦

  来源:香港大公报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