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 李昕 报道】一笔一刀刻出红楼人物剪纸,一花一叶做出红楼手工花签……这不是大观园里的体验项目,而是广西台湾青年讲师张玉明的实验化课堂。这样的课堂你也很想体验一下吧?
张玉明老师(右一)为留学生们讲解花签制作。(受访者供图)
张玉明来自台北,曾经在台湾板桥高中任教,并作为新北课程发展中心的核心老师,负责课程研发和两岸语文教材教法比较研究。她和祖国大陆结缘始于2017年。
为完成《两岸三部全本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研究》博士论文,2017年张玉明只身来到北京,拜访了87版红楼梦副总编胡文彬老师,及2010版红楼梦文学总筹、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老师,“大陆在这部文学名著的影视化传播上,所持的使命感及严谨精神让人钦佩。”
此外,她也在北京高中教研中心老师的陪伴下,在北京几所高中进行参访,对两岸高中语文教学比较,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完成大陆访学,收获满满的张玉明回台后,不仅做了多场演讲,还出版了教学研究的相关教材,在全台数十所高中推广应用。
这次访学也成为张玉明“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为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以往认为台湾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做得很好,而来到大陆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新生复兴的荣景。”
借参加赴广西考察的人才引进团,张玉明毅然告别在台执教十年的舒适区,2019年来到广西师范大学,成了一名有正式编制的高校老师,“在大陆高校谋职,比台湾更有生机。”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来大陆是最好的选择。”
特别是对红学的热爱,成为她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永恒主题。“《红楼梦》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人物年代生活百态跃然纸上。在她诞生的两百六十余年里,人们也总是热衷于赋予它最丰富的想象与创作。”
学生们的《枉凝眉》歌舞表演。(受访者供图)
“喜欢《红楼梦》,认识很多红学界的前辈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也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感受这种幸福。”
作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台籍教师,张玉明连续两年在广西师范大学策划创办了红楼梦“新文科建设教学实践”,带领学生以“沉浸化”体验的方式品读红楼。
今年的课程,更邀请了广西师大剪纸协会的成员加入,将红楼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此外,活动中还发现了很多国际留学生的身影,有来自泰国、老挝、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留学生,与大陆学生齐聚一堂。
在红楼歌舞表演声中,张玉明带领同学们亲手制作《红楼梦》花签,让学生们以自己的方式感悟红楼梦的精华,“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品味红楼梦中人的别情雅致。”并以手工花签为线索,展开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红楼梦》的探讨,“推进红楼在年轻人中的传承,以及创新红楼的现代化教学。”
“文化是两岸最好的联结,柔软绵长打动人心。我也相信,在对两岸、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红楼是最好的语言。”张玉明说。(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