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一封家书牵出的两岸亲情故事:四代人骨肉团圆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台胞人物      2023-05-05 16:05:51

  上图:1989年王家的家人从台湾到上海看望祖父,认祖归宗。\受访者供图;下图:当年分隔两岸的王家的家人只能通过书信慰解思亲之情。

  “爷爷,我代表爸爸来看您”

  南京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最近迎来一批特殊的藏品。上海市嘉定区民盟盟员王翔宇向该馆无偿捐赠其家族三代之间的两岸家书。1949年王翔宇的伯祖父王德元赴台工作,不料一去不复返,其间只能通过书信与在大陆的家人联络,但后来两岸通信中断。而王德元则于1985年在台湾病逝。在大陆的老父得知消息后,悲叹“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数十年间,王家这121封泛黄的家书有断有续,跨越近半个世纪,记录着从骨肉分离到重新团圆,也浓缩了海峡两岸在大时代下背景下的离合悲欢。

  大公报记者 贺鹏飞南京报道

  1949年3月,复旦大学毕业生王德元在上海叩别父母,远赴台湾基隆一家毛纺厂负责总务。王德元就是王翔宇的伯祖父,他在乘船抵达基隆安顿下来后,立刻寄出了第一封家书。

  “台地气候甚佳,基隆雨水亦少,余到三日亦不见滴水,现穿西装一套正好,不冷亦不热,蚊子亦不多,诚如理想中好地方,居家办事两宜。”在这封信中,王德元除向家人报平安外,还叙述了在台湾的经历和见闻,并希望弟弟(即王翔宇的祖父王德基)大学毕业后与母亲“同来观光一番,必对身心大有裨益”。

  赴台谋业一去不返

  “伯伯去台湾前讲好年底就回来过年,不承想竟一去不复返。”王翔宇的父亲王省说,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两岸从此长时间对立隔绝,伯伯王德元回上海过年的愿望从此成空。

  虽然两岸对立,但是王德元起初尚能通过香港向上海寄送书信。他在频繁的书信中倾诉思乡之苦,汇报在台湾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分享了恋爱、结婚、育儿等喜讯。

  例如在1952年4月12日寄出的书信中,王德元深情地回忆起儿时和弟弟在父母福荫下成长,表示现在的生活都是父母昔日所赐,深望父母能够保重身体,“畀我兄弟能补报于来日也”。

  朝夕盼望儿孙归来

  和常见的两岸家书只有单方面的来函不同,王氏家书不仅有来函,还有回函的副本。王省说,每次收到伯伯来信,祖父母都会反复捧读,然后由祖父王子翔回复。祖父对回信极为重视,每次都要先在稿纸上打好草稿并修改,确认无误后才用钢笔誊写到信纸上,并在信纸下面垫上复印纸,以留下复印件,再讬往返香港的亲友将原件从香港寄到台湾。

  这些回信的草稿和复印件也被王子翔珍藏下来,作为传家宝留存至今。在1959年1月5日的回信中,王子翔对王德元当年只身赴台,现已儿女成行、独立成家感到殊为欣慰,并讲述了元旦期间和王德基一家团聚的情景。

  “惜儿与儿媳未能归来作一大团聚,此固我朝夕所盼望也。”王子翔在信中热切地期盼王德元一家归来,并展望“他日儿等归来团叙时,将不知平添多少热闹!”

  遗憾的是,随着大陆形势的变化,1964年后双方书信往来被迫中断。改革开放后,王子翔按照原地址寄信到台湾寻儿,但一直没有收到回信,他又拜托亲友四处打听王德元的消息,也始终无果。

  恢复通信认祖归宗

  直到1985年,王德基的好友在美国讲学,偶然间打听到王德元的女儿王家梅已移居美国,并将王子翔一直在寻亲的消息告诉她,对方才知道自己从未见面的祖父还活着。但在此之前的1985年3月,王德元不幸突发心脏病再也没醒来,去世的时候不到60岁。

  王省回忆道,堂姐怕祖父接受不了大伯已经过世的消息,整整考虑了半年才写来第一封信。收到信那天,王省下班回家看到祖父坐在椅子上老泪纵横,痛苦地说:“你大伯有消息了,人已经不在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不久,王家梅的弟弟王威信也给祖父来信请安,并详细介绍了家庭成员的现状。王子翔很快给孙儿孙女回信,身处三地的一家人从此恢复书信往来。

  台湾放开大陆探亲后,王威信于1989年赶到上海认祖归宗。当时王子翔刚过90大寿,身体很不好。但听说素未谋面的孙子从台湾来看他,早早地叫王省把他从床上扶起来,换上新衣服,坐在写字枱前等候。

  “堂弟走到家门外就跪下,一步一拜进来,边拜边哭着说:‘爷爷,我代表爸爸来看你老人家了’。”王省说,祖孙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场面非常感人。“堂弟回台湾后没几个月,祖父就离世了,但他在生前终于见到对岸的孙儿,也算是了却一大遗憾了。”

  四代团圆:85岁赴台扫墓,爬也要爬上去

  王子翔离世后,王家分居两岸的后辈仍保持着密切联系。台湾的亲人也一直邀请王德基一家赴台探亲游玩,但在两岸直航和台湾自由行开通之前,从香港转机时间过长,对于患有心脏病的王德基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直到2011年6月28日,上海率先开放对台湾自由行后,已经85岁高龄的王德基不顾身躯老迈,在家人陪同下乘坐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首航班机,专程赴台祭扫离别60多年的兄长王德元。

  王省说,其实父亲早已和台湾结缘。1948年,他就曾代表复旦大学棒球队,从上海乘船赴台参加友谊比赛,台湾的美丽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63年后再次来到台湾,王德基已从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坐在轮椅上的白发老者。作为台湾自由行首发团中最年长的乘客,他一下飞机就受到大量媒体的追捧,但老人不愿接受采访,一心惦记着去兄长坟前祭扫。

  抵达台湾后第二天一早,王德基就在王德元两位儿子及王省等人陪同下来到墓地。由于坟墓位于半山坡上,车子只能停在山下,轮椅也推不上去,两位侄子劝告王德基在山下远瞻不要上去。但王德基十分坚决:“我爬也要爬上去!”两位侄子拗不过,只能一起搀扶叔父上山。

  “伯伯的坟墓朝向大陆,碑上刻着浙江吴兴人。他至死都想着叶落归拫,挂念着海峡对岸的父母兄弟,思念着生他养他的土地。”王省回忆道,父亲一步一晃地来到墓前,磕了九个头,然后静静坐下来,轻轻地用手抚摸着墓碑。

  王省本以为这是父亲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赴台了,没想到几年后他又去了几次台湾。其中有一次,王德基一家八口组成亲友团赴台参加婚礼,王德元的子孙也全部到齐,王家分居两岸和美国的四代骨肉终于实现大团圆。

  阴阳相隔:每年年夜饭 多留一副碗筷

图:分居两岸的王家的家人在台北相聚。

  从记事时起,王省就听说有个素未谋面的伯伯王德元在台湾,但当时音讯已经中断。上小学后,有篇课文讲述台湾宝岛美丽富饶,王省就问父亲王德基:“我们能去台湾看伯伯吗?”父亲厉声道:“不能!”而且特别叮嘱王省在祖父母面前千万不要提起台湾,更不要讲去看伯伯。

  “我当时似懂非懂,明白这件伤心事会令祖父母心痛,就再也不敢提起伯伯的事。”王省回忆说,虽然家人在祖父母面前从不提起伯伯,但是每年过年吃年夜饭时,祖父母都要多留一副碗筷,都会讲句:“澄儿(王德元小名),你何时能回来见见我们?”

  1970年,王省的祖母韩慧君罹患肝硬化病危,当时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的王省每日放学后到医院看望。7月3日是王省生日,韩慧君特地叫护士买了个小蛋糕,在病房里给孙儿过了个生日。自知时日无多的韩慧君拉着王省的手说:“我是看不到你伯伯了。今后你见到他就和他讲,他母亲临死都在想他。”

  两天后,韩慧君就带着对大儿子的深深思念撒手人寰。祖母离世前的叮嘱,令王省刻骨铭心,从此他会经常做梦,梦见自己到了台湾,看到伯伯家在海边的街上,而他从高处朝下不停跑,跑啊跑啊,就是跑不到海边……

  来源:香港大公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