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2023看中国|中国外交政策展望——努力完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六大任务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3-05-28 17:09:54

440639

【导语】2022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202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表示,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新征程充满光荣和梦想,也面临风高浪急的考验。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方针,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格局。

  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两国元首在庭园散步,边走边聊,不时驻足,饶有兴致地观赏岭南园林的独特景致。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更好服务保障元首外交和中心工作


2023年元首外交将掀起新高潮,主场外交也将亮点纷呈。我们将乘党的二十大东风,全力做好总体设计和服务保障,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气象。牢记“国之大者”,紧密对标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外部风险挑战。

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同来华访问的亚洲、欧洲、拉美、非洲等多位政要会谈会见,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2023年春季,高潮迭起的中国元首外交,持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习近平主席引领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新征程上扬帆奋进,标注出中国与世界交往互动新高度。

4月14日,在习近平主席为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西总统卢拉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军乐团特意演奏了名为《新时代》的巴西乐曲。隆重的仪式、精心的安排,让巴西代表团一些成员热泪盈眶。

卢拉总统原定3月下旬访华,因身体不适推迟了行程。这次刚刚病愈就率庞大代表团访华。习近平主席对老朋友亲切地表示:“看到你已经痊愈,我感到非常高兴。你康复不久即远道而来,体现了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

会谈后,中巴两国发表涵盖49项内容的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共同深化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特征的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世界感受到了新征程上中国外交的坚实步伐。

从柬埔寨首相洪森到加蓬总统邦戈,从立春之际到谷雨时节……两个多月间,来自亚、欧、美、非各大洲的外方领导人接踵访华。从3月底开始,更是每周都有外国领导人或国际组织负责人到访。

在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下,3月26日,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决定自公报签署之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自此,中国已同世界上182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朋友圈再次扩大。

4月19日,邦戈总统访华期间,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将中加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符合中加两国共同和长远利益,也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不断深化。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129448411_16793439920481n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图片来源:新华社

统筹拓展全方位外交布局


深化中俄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夯实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落实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争取中美关系校准并重回正确航向。密切中欧高层往来和战略沟通,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拓展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2023年的春天,注定不平凡。3月20日,全国两会闭幕一周后,习近平主席应普京总统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也是他第9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俄。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国家元首此时访俄,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进行了长时间深入交流。连续两天,普京总统将习近平主席送至上车处时,已是繁星满天。

“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这是习近平主席对这次莫斯科之行的定位。

“我们车队途经之处,很多俄罗斯民众自发挥手致意,让我深切感到中俄关系具有深厚民意基础。”习近平主席如是感慨。

此访期间,中俄双方一致同意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元首就乌克兰危机进行坦诚、深入交流。中方劝和促谈的努力,得到俄方积极回应。

3月31日,春风和煦。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国旗分别同五星红旗并排悬挂,迎风招展。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内,三场重要外事活动接连举行。习近平主席先后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今年是中西建交50周年,下半年西班牙将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桑切斯首相此时访华,既是推动中西合作,也是着眼于中欧关系发展;安瓦尔总理此访期间,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两国关系开启新的历史篇章;李显龙总理这次来访,双方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4月7日,习近平主席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漫步岭南园林,临水而坐,观景品茗,纵论古今。千年古琴奏出一曲《高山流水》,两国元首一起欣赏,意味深长。

从在北京密集开展国事活动,到在广州举行不打领带、别开生面的非正式会晤,中法两国元首围绕中法、中欧关系及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沟通。

临别之际,夜色渐浓。习近平主席对马克龙总统说,很高兴我们在中法、中欧关系以及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看法,这体现了中法关系的高水平和战略性。马克龙总统表示,此访非常成功,期待并欢迎习近平主席明年再次访问法国。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马克龙总统同期访华。中法、中法欧、中欧互动,“独立自主”“合作”都是高频词。中法两国元首强调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冯德莱恩也表示,“同中国‘脱钩’不符合欧方利益”“欧盟独立自主地决定对华政策”。中法、中欧在双方关系和国际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

e62d9234-863d-4f30-99f2-bad21e5f685c

在位于巴西圣保罗州雅尔迪诺波利斯的隆平巴西种子工厂,一名工作人员展示玉米种子。 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摄

不断汇聚全球治理最大公约数


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路径,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依托,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全球发展和安全事业形成更多共识、汇聚更大力量、采取更多行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新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提出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倡导全球事务由各国一起商量着办,治理体系由大家携手建设,发展成果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自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来,在中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全球发展倡议获得多项早期收获,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取得重要成果。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主持首次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推出中方落实倡议的32项重要举措,设立开放式项目库,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推动发展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得到各方高度评价。截至2022年12月,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发展倡议还写入中国同东盟、中亚、非洲、拉美、太平洋岛国等合作文件。中国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凝聚合力,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为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出中国方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全球安全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对全球安全倡议表示赞赏支持。中国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例如中国在应对乌克兰危机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四个应该”和“四个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作出积极贡献,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深入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2022年,中国在推进全球贸易治理、能源和粮食治理、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一是坚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中国为会议的成功举行特别是推动会议达成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积极应对粮食和能源危机。中国同印度尼西亚等六国发起“构建稳定和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倡议”,同多个国家倡导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并在二十国集团(G20)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为维护世界粮食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中国提出了《G20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旨在同各方共同营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联合委员会成立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将与中国开展磋商和谈判,中国加入DEPA步入实质性阶段。

展望未来,国际形势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面对多重挑战,中国将继续团结世界各国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继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凝聚更多共识、汇聚更大力量、采取更多行动。

中欧班列(长珲欧)首单测试。(资料图) 张瑶 摄

中欧班列(长珲欧)首单测试。(资料图) 张瑶 摄

积极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各方都期待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同总结成就、擘画蓝图,让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更加繁荣、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更加宽广。疫情防控在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面临新形势,进入新阶段,有必要为中外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培育全球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并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时强调,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2022年,在推动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可谓硕果累累。雅万高铁作为东盟第一条高速铁路试验运行,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2022年前11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同比增长18.9%,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发送货物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0%和11%以上。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标准领域对接合作,已有超过三分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行业或企业在全球市场主导能力显著提升。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对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推动和引领作用。2022年1至10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正式生效,累计与32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不断增多,关系日益巩固,正在稳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来,中国经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1年底,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超过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万多个就业岗位;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一种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的可持续性国际合作新范式,日益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必将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持久动能。

2023年,大国竞争博弈加速升级,多重冲击对全球经济造成压力,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日趋分化,全球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客观形势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

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表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必将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国际合作的生动实践中开启新征程。中国将继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新动能。

持续筑牢捍卫国家利益坚强防线


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霸凌霸道,抵制任何单边保护行径,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一切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势力开展坚决斗争,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构筑起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坚强防线。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更坚定的意志、更扎实的行动、更有力的举措,构筑起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坚强防线,把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表示,我们旗帜鲜明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实现同9个国家建交复交,在台湾问题上坚决回击挑衅行径,巩固了国际社会一个中国的共识。有力阻遏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巩固香港由乱到治的良好态势。以事实真相戳穿涉疆谎言,挫败“以疆制华”的政治图谋。我们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和联大三委连续7次挫败反华人权行动。我们开展外交斗争,针对的是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维护的是自身正当权益,反对的是霸权霸道霸凌,伸张的是国际公平正义。我们用行动告诉世界,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发展前进的步伐。我们有主动迎战的底气,不畏强权的骨气,维护正义的志气。中华民族吓不倒、压不垮,不怕鬼、不信邪,我们决不会坐视国家利益受损,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不畏强权霸凌,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针对美国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严正警告,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我们坚决斗争、坚定反制,有力打击美国反华分子和“台独”分裂势力气焰,充分彰显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坚定意志。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认同。100多个国家的政府、政党、议会和多个国际组织公开表态,理解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的举措。占世界人口80%以上的国家同中国站在一起,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更加巩固。

针对少数国家炮制涉疆、人权等问题对中国污蔑抹黑,我们以真相戳穿谎言谣言,邀请联合国人权高专及众多国际人士实地走访新疆,连续多次在联合国平台挫败美西方的图谋,形成上百个国家支持中国正当立场的强大声势。许多发展中国家表示,这一胜利,不仅是中国的胜利,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胜利,更是国际公平正义的胜利。

我们还对“民主与威权”的虚假叙事予以揭露,指出其本质是挑动国家对抗、分裂国际社会,以所谓“民主”之名,行干涉别国内政之实。我们阐释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成功实践,守护真正的民主精神,倡导正确的民主观,激浊扬清、明辨是非。世界上不接受垄断民主定义权、反对以意识形态搞分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着力提升国际传播力和话语权


深入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宣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理念制度的理解认同。适应数字化、全媒体的新发展,让真相传得更广,让谎言无处遁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党中央如此重视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前国际传播的效果、目标,更要注重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的综合实力。

中国在国际传播新秩序中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需要运用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站在国家发展安全的高度建构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对国际传播理念进行反复推演,明确目标和宗旨,理清方法和策略,做好国际传播效能规划。

从传播战略目标来说,“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这“五个着力”彼此关联,互为支撑,合力建设才能实现整体效力,是我们追求国际传播战略体系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国精神、中华文化、中国担当,注重把握好“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的基调,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提出能够彰显中国立场和中国价值的“中国方案”,是这“五个着力”要达成的正面效应。

以破促融,解构西方话语体系并对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进行再定义。所谓“以破促融”,就是自觉摒弃当前国际传播话语框架的西方中心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叙事逻辑,破除部分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妖魔化中国的各种错误言论,惟妙惟肖运用中国话语增强叙事表达的说服力,做到融通中外、创新发展。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与海外受众想要了解的两者充分结合,注重“人·事·情”的融合,以情直抵人心,以理心悦诚服,在国际社会上及时发声,避免处于失声、失语状态。当下,我们要用“彰显中国特色、展示中国风格、体现中国气派”的中国叙事体系,增强国际传播表达效能,将中国国家形象改“他塑”为“自塑”、改变西方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刻板印象。

以立为本,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所谓“以立为本”,就是建构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与中国人民伟大斗争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遵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再到2023年3月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提出诸多带有鲜明中国标识的“中国方案”,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世界话语体系的重塑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世界认可与赞誉;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全球共识,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着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这些蕴含着中国智慧的创新理论在国际传播实践中进一步融合与升华,不断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网、人民日报、中国网、光明网)


责任编辑:侯哲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