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潮起东方·中国外交之中国智慧】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3-06-20 10:15:50

潮起东方·中国外交

【导语】从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两份重磅文件,到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再到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今年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国方案、中国担当、中国智慧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秦刚所说:新征程上的中国外交,是充满光荣梦想的远征,是穿越惊涛骇浪的远航。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在《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之际,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应邀与会,围绕“平等、合作、发展:《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与全球人权治理”这个主题,共同就完善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交流研讨。

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以负责任态度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积极融入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努力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参与的程度日趋深入,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

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应邀与会。(图源:新华网)

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应邀与会。(图源:新华网)


中国人权事业成绩斐然

办好自己的事,是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底气所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到完善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的平等保障和特殊保护;从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到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性是中国人权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多年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保障了人民发展权益。“一国人权状况好不好,关键看本国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强,这是检验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

2021年2月11日,乌蒙山区腹地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苗族村民马雍全家在年夜饭开始前照全家福。(图源:新华网)

2021年2月11日,乌蒙山区腹地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苗族村民马雍全家在年夜饭开始前照全家福。(图源:新华网)

超大规模群体性贫困,曾是中国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如今,中国解决了14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瑞士历史学家贝亚特·施耐德说,中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成就之一,这一成就“使人们免于匮乏和恐惧的权利得到空前保障”,“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对这项人权实现得最好的国家”。

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须也只能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多年来,中国全面推进人权事业发展,自主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路径,开辟了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依靠本国资源和力量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的新道路。

中国的实践表明,走符合国情、自主建设的人权道路才能行得通、走得顺、为人民所满意。正如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司芙兰所说,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保障模式,各国在发展人权事业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和文化特点,“中国人权发展的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出宝贵经验,极大丰富了全球人权治理内涵”。


中国提出人权治理主张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提出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主张,强调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促进世界人权事业进步的使命担当。

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图源:新华网)

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图源:新华网)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和平稳定,人权无从谈起。只有以安全守护人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才能为实现人权创造安宁的环境。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为弥补安全赤字、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国际社会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更好地保护和促进人权。

发展权是一项普遍的、不可分割的权利,是基本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全球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充分享有人权造成消极影响。中方主张以发展促进人权,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人权。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有力推动国际社会重新聚焦发展、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成为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人权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只有坚持团结合作精神,在人权领域真诚沟通、深入交流,努力寻找共识、管控分歧,才能不断提高各国人权保障水平,携手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中方主张以合作推进人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通过对话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话与交流,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有利于共同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实现人权是人类的共同目标,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各国的共同事业。“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这是中国推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的正确主张,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


国际社会赞扬中国贡献

2019年3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与会代表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当日顺利核可了中国参加第三轮国别人权审议的报告。(图源:新华网)

2019年3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与会代表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当日顺利核可了中国参加第三轮国别人权审议的报告。(图源:新华网)

五度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是当选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先后批准或加入了包括6项联合国核心人权条约在内的29项国际人权文书,通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三轮国别人权审议;推荐多名专家担任联合国多个多边人权机构或专门委员会委员;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及其办事处、人权理事会特别机制等积极拓展合作……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工作,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为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对于国际社会实现人权治理极为重要。”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人权专家刘昕生表示,各国应当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探索促进民主化和法治的途径,促进全球人权治理的健康发展。“中国不断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提供重要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欢迎。”

“中国从保护本国人民人权和促进国际人权合作两个方面,为全球人权事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兼报告员、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法系主任阿斯兰·阿巴希泽强调,中国在积极开展国际援助的同时,也为保护本国人民的发展权作出巨大努力,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国消除了极端贫困。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胜利,也是人类的胜利。

2022年7月1日,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区,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在受勋后通过观礼台。(图源:新华网)

2022年7月1日,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区,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在受勋后通过观礼台。(图源:新华网)

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副议长、国家人权中心主任阿克马尔•赛义多夫指出,中国一直不遗余力推动和保护人权,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国际影响力。他表示,应尊重所有国家的人权,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机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等都不尽相同,因此非常有必要充分意识到各国的独特情况,以及各国人民的独特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找到和探索保护人权的最佳路径。

肯尼亚内罗毕和平进程协调人特使、肯前常务副外长、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查里亚·卡玛乌也表示,“我一直认为中国所采取的发展方式是非常成功的,中国将消除贫困以及推动人权的崇高理念融入了其政治和发展的框架,这样的方式也是非常成功的。”他说:“我们渴望复制这些成就,给所有国家以消除贫困和推进人权的希望,使它们能在这些方面获得成功。”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中国在减贫方面走在了世界最前列,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启迪,因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都是如何减贫。从人权保障角度来看,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以及中国减贫的理念和实践,都极大地丰富了全球人权治理的内涵,相信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将从中国的经验中获益。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爽指出,人权作为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情况的标志,其实现道路正是不同文明形态的体现,人权状况的发展受到各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状况都有差异。她强调,中国人权观的鲜明特点也体现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所以中国看待人权始终关注在一个共同体当中,并从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履行中成就权利的实现,为当代人权事业贡献了“东方智慧”。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